住房公积金党支部书记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按照党支部召开2024年组织生活会的相关要求,我沉浸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逐章逐节、逐字逐句研习党规,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在这一过程中,我对身为住房公积金党支部书记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同时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审视自身,清晰地察觉到在思想认知、工作执行等多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此,我将全面、深入地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发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策理解浮于表面,深度剖析不足。在研习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时,常陷入浅尝辄止的误区。例如,在解读新出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细则时,仅仅着眼于利率数字的变动,未能深挖政策背后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大盘、激发住房消费活力、保障民生福祉的深远战略意义。这致使在向单位员工传达政策内容时,信息传递不全面、不精准,员工难以从宏观视角理解政策调整对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全方位影响,进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可能无法为缴存职工提供深入、到位的政策解读服务。二是政治敏锐性欠缺,风险预判滞后。面对住房公积金领域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未能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当部分地区出现住房公积金骗提套取现象呈抬头趋势时,没有迅速捕捉到这一潜在风险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信力的侵蚀,以及对资金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在风险防范上,缺乏前瞻性思维和主动作为,未能提前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导致在应对此类问题时处于被动局面,给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埋下隐患。三是纪律执行偶有松懈,细节把控失位。在日常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因工作节奏紧张、任务繁重,在一些工作细节上对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遵循有所松懈。就像在组织住房公积金业务培训时,由于时间安排紧凑,没有严格依照既定程序对培训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这使得个别培训资料存在与最新政策不完全契合的表述,不仅误导了培训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也可能影响后续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修养投入不足,业务决策有所偏颇。在日常忙碌的工作节奏中,过度聚焦于住房公积金业务指标的完成和具体事务的处理,对党性修养的持续锤炼有所忽视。当面对复杂棘手的住房公积金业务问题时,更多地从业务便捷性和效率角度出发,寻求快速解决之道,而未能充分站在党性原则的高度,以更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来审视和处理问题。这导致在部分业务决策过程中,可能因缺乏党性的深度考量,而出现决策不够严谨、不够周全的情况,影响了业务工作的长远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工作纪律执行宽软,群众体验受到影响。在工作纪律的执行上,偶尔会因工作繁忙、主观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对自身和同事的要求有所放松。以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审批工作为例,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审批流程,使得部分急需资金的申请人不得不延长等待时间,这不仅给群众带来了不便,降低了他们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损害了单位的服务形象和公信力。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基层调研流于形式。在深入基层了解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实际需求方面,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不够扎实。在制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方案时,没有充分深入到企业和职工群体中,开展广泛、细致的调研工作。仅仅依据以往的数据和上级的大致要求进行方案制定,缺乏对不同企业经营状况、职工收入水平差异等实际情况的充分考量。这使得部分企业和职工对调整方案存在诸多意见和建议,导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阻力,影响了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实施效果。
(三)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担当意识薄弱,难题处理消极被动。在应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难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时,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担当意识不足。比如在处理历史遗留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纠纷问题时,由于此类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历史资料缺失、政策变迁等复杂因素,没有主动积极地去协调各方资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而是寄希望于等待上级部门的明确指示,或者依赖其他部门牵头处理,导致问题长期拖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损害了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创新思维受限,业务创新举措乏力。在推动住房公积金业务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思维不够开阔,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在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方面,虽然意识到了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迁移。没有充分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