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在“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对照检视问题汇总(30条)
1.纪律教育浮于表面。每年组织的党纪法规专题学习活动虽不少于4次,但多为集中观看教育片、传达文件,形式单一、缺乏深度互动。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例,学习后问卷调查显示,超60%干部对关键条款理解模糊,如对违纪行为界定、处分适用情形认知不清,致使在实际工作中纪律红线意识淡薄,近一年有8起轻微违纪行为发生,涉及违规报销、迟到早退等问题。
2.监督执纪宽松软。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时,“第一种形态”运用不充分,对干部日常小错提醒纠正不及时。如某科室干部多次在项目推进中拖延任务,初期未得到严肃批评教育,直至问题累积影响项目进度2个月后才被口头警告,错过了最佳纠错时机,导致该干部后续工作态度仍未端正,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3.内部监督漏洞频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乏力,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流程中,缺乏有效全程监督机制。如在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时,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私自更改关键数据,帮助企业违规通过初审,因内部监督缺失,直至复核环节才被发现,延误审批流程1个月,险些造成重大损失,也暴露出管党治党在关键领域存在短板。
4.廉政风险排查粗疏。每年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多依赖科室自查,形式主义严重。以负责项目招投标监管科室为例,自查仅罗列几条通用风险,未深入剖析岗位特殊性,对新出现的电子招投标暗箱操作隐患毫无察觉。去年,该领域就发生2起围标串标案件,涉及金额达500万元,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反映出廉政风险排查未能精准狙击隐患。
5.警示教育效果不佳。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剖析典型案例等活动后,未趁热打铁强化反思。如参观完本地贪腐案例展后,未组织深入讨论、撰写心得,超70%干部反馈仅当时受触动,过后未将警示内化于心。后续半年内,仍有3名干部因接受企业宴请、收受土特产等轻微违规行为被查处,说明警示教育未形成长效震慑。
6.制度反腐滞后缺位。随着新兴产业项目增多、资金涌入,廉政制度更新缓慢。在新能源产业补贴发放环节,沿用旧标准、旧流程,对资金流向监管乏力。去年,有不法企业通过虚假申报套取补贴资金200万元,暴露出现有反腐制度未能跟上业务发展步伐,给腐败滋生留下可乘之机。
7.唯学历论倾向初显。在人才引进、干部选拔中,过度看重学历背景,忽视实践能力。近两年招录的5名高学历新人,虽理论知识扎实,但在参与产业规划、项目协调实际工作时,超60%因缺乏基层经验、沟通技巧,表现欠佳,而一些经验丰富但学历稍低的本土干部晋升机会相对减少,挫伤实干积极性。
8.选贤任能视野狭窄。选拔干部局限于内部科室轮岗,较少从基层一线、跨部门挖掘人才。如在筹备大型区域协调发展项目时,急需综合协调型人才,班子从熟悉的科室挑选负责人,因缺乏对多领域业务统筹经验,项目前期调研混乱,延误规划编制2个月,反映出选人用人未能广纳贤才,盘活干部资源。
9.容错纠错落实不力。虽倡导“三个区分开来”,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