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思想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部署安排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规则,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情况。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情况。
二、工作实绩
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办好两件大事,推进“六个工程”、落实改革任务,促进各方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抓好数字XX平台建设,实现XX体系智能化。积极探索数字化之路,由全流程电子化向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快数字平台建设,实现公平、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XX新体验。一是实行项目信息全流程数字化公开管理。制定印发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标后合同履约信息、投标保证金退还信息公开工作,实现项目标前、标中、标后信息全流程数字化公开管理。二是上线招标文件在线检查功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念,分析招标文件文本,依据法律法规相关内容,通过机器学习加人工校准的方式,提升对负面清单和错别字、黄敏反识别检测精度,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招标文件“在线检”,清理招投标过程中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及时纠正文件中的错误与偏差,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公平公正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保驾护航。三是推行“五盲”评审模式。全面推行专家“盲”抽取、标书“盲”评审、名称“盲”编号、音频“盲”交互、视频“盲”显示的“五盲”评审机制,让评标评审“明标开卷”变成隐藏信息的“暗标闭卷”,不断规范评标评审行为。四是上线评标专家评审费线上支付。针对评标专家评审费线下支付存在泄露专家信息风险问题,工程建设领域开通运行“评标专家评审费线上支付系统”。评标专家评审费在项目评审结束后,XX系统将专家信息、银行账号、评审时长实时推送至支付平台,支付平台按照费用标准自动计算出专家劳务报酬,经代理机构确认后进行一键支付,支付全流程可溯可查,形成主体可查、数额可对、流程可核、痕迹可溯的费用支付闭环,有效避免评审费线下支付泄露专家信息的隐患。五是大力运用串通投标预警分析系统,建全围串标线索移送机制。根据《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移送及协同处理工作办法》,与纪检监察、公安、住建等行业监督部门联合建立围串标线索移送机制,在XX流程全面电子化的基础上,分析文件制作、标书IP地址雷同性、投标人得分异常、抱团亲密度等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类XX主体之间的关系,及时预警、发现疑似围标串标线索,实现对围串标行为的智慧化监管。六是拓宽平台XX覆盖范围。顺利开展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进平台,与5家公司签订进驻市XX平台协议,有序开展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招投标工作,与生态、水务、自然资源、林草等签订进驻平台协议;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4大类”基础上,新增工业和信息化工程、自然资源类工程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余量资源XX工程、生态环境类工程、企业国有资产XX、碳排放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用水权XX、林权XX、农村集体产权XX等X大类X项,极大地拓展平台覆盖范围。
2.深化XXXXX改革,推进评标场地、流程、系统安全标准化。依托申报成功的XX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构建具有XX监督管理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一是推进评标场地标准化。通过打造离散式“工位制”评标场所,升级和完善开评标区域软硬件服务设施。打破传统“圆桌会议”评标模式,创新运用封闭评标工位制实现“物理隔离”,配备7×24小时音视频监控设备,增设可满足隔夜评标需求的评独立评标室和远程异地独立评标机位,全国首创“不见面评标”模式。二是推进招投标全流程标准化。优化各类项目进场XX要件清单、制定项目见证服务工作规程、工程建设项目专家抽取、项目评审流程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进进场要件、见证服务、专家抽取、项目评审各环节全流程标准化。积极推“1+N”多场景跨区域跨系统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通过跨平台数据接口对接及业务数据共享方式,实现不同评标系统远程评标兼容,破除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评标系统间信息壁垒,实现“一个主场+N个副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