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共育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凝聚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家庭教育长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校共育是指家长和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在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强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模式。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是县教育体育局和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工作职责。近年来,随着人口总体素质的提升和对家校共育的重视,总体上我县家校共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部分学校对家校共育认识不到位、资源整合不足、指导水平不高、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理念不一致导致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难以传播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前,XX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家校共育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携手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各学校要切实提高站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大业、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家校共育重要意义,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明确家校共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各学校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指导家长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教育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实现家校共育的先导性;引领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切实增强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幼儿园家校共育。幼儿园要重点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指导家长积极带领幼儿感知家乡与祖国的美好;加强幼儿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持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引导幼儿关心、尊重他人,学会交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增强社会适应性;科学做好小学入学准备。
(二)小学家校共育。小学要重点指导家长培养儿童朴素的爱国情感和道德修养,建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增长儿童居家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基本的自救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指导家长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处处为儿童做表率;指导家长注重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开发儿童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设置合理期望,不盲目攀比,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儿童,增强儿童学习自信心;保证儿童每日睡足10小时,注意用眼卫生并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培养一两项能够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从细微处入手,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指导家长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同教育。
(三)初中家校共育。初中学校要指导家长理解、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少年能够结合自己的现实和未来,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