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建设典型案例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还是实践中的指导原则,对于推动民族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团结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我们共同价值的“黏合剂”,还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与此同时,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境地区的具体贯彻和实践,二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XX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主线,团结凝聚一切力量,着力构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奏响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思想引领的合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价值追求、思想依靠、情感依托。文化认同是民族间最本质、最深沉的联结,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根基,以及促进民族和谐的灵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各民族文化相融相聚,汇聚成优秀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彼此欣赏、相互学习的态度,于文化互鉴中展现出包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这些共同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强大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XX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凝聚共识、铸牢精神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首先,文化沁润“融意”,营造浓厚氛围。在边境村各族群众中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文化活动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推陈出新,用民族语、百姓话,宣传好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打造以赶山街、磨盘陀螺赛、文化惠民演出、百把三弦千人歌等活动为载体的“边境山街节”,创作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党的政策比金子还珍贵》《十谢共产党》等一批宣传党的政策的歌舞,构建并凸显各民族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标志与中华民族形象。其次,教育引导“融心”,夯实思想基础。持续对各民族群众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依托“总书记重要回信宣讲站”“农民讲习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等载体,加强“福从何来,恩向谁报”思想教育,引导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