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答卷思维”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弘扬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一项议程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15部分60条3大板块,通篇均是精华。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心中有大道,笔底起风雷”,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是这样的一次会议,它生动回答了党的XX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并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深入的改革举措补充和拓展了党的XX大精神。
一、“答卷”思维
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党的每一次重大决定都诠释了什么是“答卷”思维。早在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城,从此正式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毛主席就将这次进京形象而生动地比喻成“进京赶考”,而今7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作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断,就是对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有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
二、跳出“两个历史周期律”
我党的答卷思维可以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对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可以说是有问必答的。咱们说回“进京赶考”,在进京赶考的途中,毛泽东同志在颐和园落脚,并在颐和园的益寿堂宴请先期抵京的20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共进晚餐、共商国是,拉开了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的序幕。而这天晚上,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先生(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做了一首诗,名字叫《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典故,就是“子陵滩”(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东汉浙江余姚人。年轻时曾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做皇帝后,曾派人找他,要给他官职,他却坚决不肯接受,回到富春江隐居,靠耕钓为生),而柳亚子先生呢家乡就住在江苏吴州的分湖,他写这首诗就是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它的意思是: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不要提防抱怨太多伤及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