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X届X全会上的讲话(2025年)
同志们:
这次区委X届X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工作要求,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聚焦“双城双区”、聚力敢拼善为,用心用力、接续奋斗,以决战决胜姿态冲刺“十四五”收官,奋力开创“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回顾这一年,在实干争先、勇创一流中全面激发“背水一战”的昂扬斗志
2024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续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左右。
(一)强谋划、重改革,发展空间不断开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立足区情实际,着眼未来发展,提出“双城双区”战略,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释放发展活力。一是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招商机制改革,实体化运作招商集团,构建高效精准的招商引资体系。成立首期规模X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投资方式,更好发挥产业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健全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招商人员活力,推动招引质效提升。二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管理运营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国资监管机制。优化国企布局结构,推动主业归核聚焦,切实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古城管家”一体化管理范围,构建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环境。四是X.X房管理体制改革。公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发布首批“古城合伙人”计划,盘活公房X.X万平方米。创新公房利用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房改造提升,激活闲置资源,为城市注入新活力。五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创建特色文化空间,X家单位入选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六是推动农贸市场改革创新。深化农贸市场改革,X家农贸市场实现国企操盘,探索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更好满足群众日常消费需求,改善民生服务品质。
(二)拼项目、抓创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项目为王,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一是XX.X建设成效显著。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XXX个、总投资XXX亿元,形成了强劲的投资拉动力。列省恒润项目完成投资XX.X亿元,XX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列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欧(扬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成全市首家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获批成立,中国扬州玉器展示中心、国家玉器质检中心(XX)落户湾头,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扬州港新坝作业区专用航道开通,总投资XXX亿元中能建绿色航运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二是特色产业培育加快推进。XX经济发达镇培育持续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头桥医械小镇创成省级特色小镇,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深入实施“培优育强”工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新增域外创新中心X家,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入库“四上”企业XXX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科技创新主体实现量质双升。X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获批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XX人,吸引XX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新投用人才公寓超XXXX套,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三)提品质、优环境,城乡融合蹄疾步稳
践行“绣花”功夫,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品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果。一是XX.XX.XX。深入实施“五大工程”,XXX项环境提升任务全部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XX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XX.X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南河下、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获中央财政预算支持X.XX亿元,创新街区原住民“收储租”更新模式等X项做法获住建部推广,城市有机更新成效凸显。二是XX.X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改建农村公路XX公里,整治农村河道XX.X公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X个点位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项目竣工XX个,“生态岛”试验区项目竣工X个,生态价值转化取得积极成效。完成大气、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XX个,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XX。文秘家园网(wenmijiayuan.COM)收集整理
(四)办实事、护稳定,民生幸福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就业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完成“X号文件”XX项任务,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XXXX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展社保扩面专项行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成立XX(初中)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优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颐养社区X个,新改建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X个,建成区社会福利院和东关养老综合体,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四是医疗卫生服务持续优化。区中医院竣工,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投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五是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举办各类文艺演出XXX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六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固根本、扬正气,党的建设更加深入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二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打造“里坊巡察”特色品牌,高标准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深化学习运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XX经验”,统筹实施“民微善治”工程,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市创新推出“便民三件套”“助学三服务”,率先探索打造XX家“XX小时党群自助服务点”,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三是正风肃纪常抓不懈。扎实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立足新起点,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中全力绘就“双城双区”的现实图景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收集整理
当前,我区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结合我区实际,区委提出“双城双区”战略,即以打造临港新区为契机,整合优化现有五大生产力板块,一体谋划“双城双区”战略,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一)聚焦“创新、高端、开放”定位,推动经济开发区和新城板块融合发展,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成立“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工作组”,以XX经济开发区为基础整合XX新城、食品产业园、XX镇和XX集团、XX集团资源力量,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新型食品、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对标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标准,以创促建、以建促干,科学统筹生产、生态、生活资源,加速集聚人气商气,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园区,聚力打造产业科创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一是完善生产空间布局。强化高新区功能定位,严格按照国家级高新区标准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二是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施园区绿色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严格落实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园区绿化美化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宜人的生态空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高新区。三是优化生活服务功能。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