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目标任务
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县域范围内劳动力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的作用,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以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进更加充分就业。2022年力争9个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25年15个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二)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年均举办招聘会不少于xxx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xxxx人,解决企业用工需求xxxx,技能人才培养不少于xxxx人,企业缺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工作措施
(一)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家门口”就业
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积极开展“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大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社区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强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xxx个,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性岗位安置。2022年,在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xxx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县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稳就业响应机制,鼓励乡镇、社区(行政村)积极开发、储备更多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扶,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
(二)以扩容提质为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贯彻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xxx个,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22年,开发xxx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x.x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见习单位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就业资金按规定标准给予补贴;落实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