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XX)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高质量推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现全域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面对标先进地区、对照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大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的“痛点”“堵点”问题。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进一步精简环节、压缩时限、降低成本、加强监管,通过细化项目分类,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图,合理划分每类项目审批阶段,明确阶段内事项清单,实现线上线下“一窗受理”,采取全程帮办代办、告知承诺等措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服务达到省内名次前列,全面提升审批服务便捷度和企业满意度。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项目前期服务
1、深化区域评估,共享评估成果。各县区要扩大区域评估应用范围,在有条件的区域全面开展节能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气候可行性论证、交通影响评价等评估评价事项的区域评估、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评估成果动态更新、共享使用,不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评估评价。由各县区政府或管理机构统一牵头组织,按区域统一编报,实现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评估评审成果,区域评估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2、推行用地清单制。各县区要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由工程所在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依据土地普查现状和评估评价指标,分别提出技术设计控制指标和要求、由自然资源部门汇总形成清单一并发放给土地受让单位,土地受让单位根据清单开展工程方案设计。
3、全面实行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时更新工程建设项目“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叠加集合各类规划建设要求和区域评估成果,策划生成项目;项目经过策划生成后,方能进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要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管控要求相互矛盾,简化项目后续审批手续,加快开工速度。
4、全面开展项目前期辅导,打造代帮办团队。各县区要依托本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靠前自动发起前期辅导。精准识别项目审批服务部门和事项,生成“项目审批服务一张图”,清晰展示审批事项前后置关系、审批流程、办事指南、申请材料等,组建由发改、住建、自然资源、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的代帮办队伍,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力争2022年底工程项目开展前期辅导的占比要达到100%,提升项目申报便利度。
(二)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办理
5.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四个清单”。各县区工改办分类制定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技术性审查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市政公用服务事项清单。各地按照《XXXXXXXXXX》(XXXX号)和《XXXXXXXXXX)的通知》(XXXXXX号)有关要求,规范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类型、编码、依据、材料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