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市知识产权保护的调研报告
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也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为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委政研室对X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X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市集聚了大量科创型企业,专利生成量、交易量和纠纷量越来越大,科创型企业面临专利申请审批时间长、专利侵权维权难度大等问题。作为全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X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围绕对知识产权的“快保护、强保护、优保护”,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X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2年获评“全国标杆”,连续3年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优秀。
(一)拓展专利预审范围。专利预审是指申请人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专利申请前,通过符合资质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申请文件进行预先审查。通过预审的专利在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阶段将得到专门的加快审查,能够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权、加快拓展市场。对一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型企业来说,一个地方能否提供相关领域专利预审服务,是企业考虑是否在该地落地的重要因素。2021年9月,X市获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先进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但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专利审批周期依然较长。特别是近年来X市数字经济迅猛发展,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5亿元,占GDP比重为28.3%,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专利保护需求进一步增长。针对这一情况,2024年1月,X市申请成立了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专利预审范围拓展至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此外,X市还依托X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企业专利预审通道,推动预审领域越来越广。目前,X市专利预审服务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4个产业大类和200余个细分领域,专利预审服务产业领域居全国前列,成功带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迅速崛起。
(二)提升专利审批效率。专利审批时间因专利类型和申请流程的复杂程度而异,其中,发明专利的审批周期通常需要2到3年甚至更久,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速度一般在6到12个月左右,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速度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专利审批慢就意味着企业专利无法及时获得确权保护,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市场先机,增加技术被模仿或替代的风险,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动力。X市围绕提升企业专利审批效率,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开展专利预审。通过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并不断拓展专利预审范围,大幅缩短了专利授权的周期。目前,预审范围内的发明专利审批周期由18到26个月缩短至80天内,实用新型专利审批周期由6到10个月缩短为2个月内,外观设计专利审批周期由3到6个月缩短为1个月内。二是用好优先审查通道。优先审查是指针对涉及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且技术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价值、面临侵权风险或市场竞争压力、涉及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的专利申请,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者省级知识产权局推荐,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提供优先审查服务。X市针对不在预审范围内的节能环保、生物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综合考虑其技术重要性、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向国家部委和省级知识产权局对接沟通,帮助企业走专利优先审查通道,着力缩短专利审批时间。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