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思政引领力的提出,是对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对新征程上实现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思政引领力规定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属性
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核心体现,规定了思政工作的方向性、原则性和战略性。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强化思政教育的引领力。
思政引领力彰显教育的社会主义底色。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我们要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而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强保证。
思政引领力反映党对教育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应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色。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