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5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县法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县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推动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法治X县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构建“1+N”法治建设政策框架,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链条。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在全市率先建立“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清单,行政执法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县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示范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典型案例被最高检采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覆盖率达100%,司法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法治社会基础更加夯实。建成县级法治文化公园1个、乡镇法治广场12个,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30余场,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500余名,全民法治素养逐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法治建设与新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是法治思维还需强化。少数干部“人治惯性”依然存在,决策“拍脑袋”、办事“凭经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执法司法质效有待提升。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问题仍未根治,部分案件办理存在“程序空转”现象;三是法治社会根基尚不牢固。群众“信访不信法”观念根深蒂固,企业法治合规意识薄弱,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四是法治监督存在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