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XX市委肩负着“把准航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使命。此次专题读书班,既是一次理论武装的“再充电”,更是一场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刻认识“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XX高质量发展凝聚最广泛的群众力量。
一、深悟理论根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汲取作风建设的思想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奠定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真理,明确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这一基本论断。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理论突破了唯心史观的桎梏,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对于XX市委而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贯穿于城市规划、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确保每一项决策都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
(二)列宁主义实践论深化血肉联系。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革命胜利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力”“作风建设是赢得群众拥护的关键”等重要论断。他深刻指出,官僚主义是党群关系的“腐蚀剂”,必须通过持续的作风改进密切党同人民的联系。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XX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效率低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以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使市委的各项工作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论彰显使命担当。《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于XX市委来说,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本质要求,在推进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好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的关系,既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短板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担当。
二、回望奋斗历程,在XX发展实践中厚植党群同心的政治优势
(一)初心如磐,从历史传承中感悟群众路线的实践伟力。自党成立以来,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XX的发展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XX儿女踊跃投身革命,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奠定了XX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历史实践深刻表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当前,XX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XX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人民至上,在服务群众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