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农业农村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整天时间跑了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奶牛养殖基地,看了田间地头的“新变化”,听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既看到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扎实成效,也摸到了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农业农村工作一头连着国家粮食安全,一头系着百姓幸福生活,**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必须扛起责任、干出特色。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农业农村工作方位
**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面积超4000万亩,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300亿斤以上,肉牛、奶牛存栏量位居全省前列,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所在。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
(一)从国家战略看,我们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粮仓”,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200万亩,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产量占比超90%,为全国粮食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对照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短板,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不足60%,部分农田灌溉设施老化、抗灾能力较弱。比如,去年**县遭遇夏伏旱,部分非高标准农田地块减产明显。我们必须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二)从产业发展看,我们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市肉牛、奶业、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牧业集团存栏奶牛突破10万头,带动周边5000多农户增收;**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外。但产业发展仍存在“小、散、弱”问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仅为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品牌影响力不足,除了“甘南小米”“克山马铃薯”等少数品牌外,多数农产品还停留在卖“原字号”阶段。如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把产业链做长、附加值做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从乡村振兴看,我们拥有着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万户,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增收渠道。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