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防范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XX省环境保护条例》、《X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XX经济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3.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3.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区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3.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1.3.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区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4适用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及其衍生造成的突发性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他严重污染事故等。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遵照《XX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遵照《XX市市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1.5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不同原因所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

1.5.3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实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分级响应,茂林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处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发生地镇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开展先期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区政府报告,事态紧急时直接向区政府报告。

1.5.4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等资源,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2组织体系与职责

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领导机构、应急工作组构成。

2.1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区政府设立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主要职责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XX省党委、XX省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有关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和要求;统一指挥和协调由区政府组织应对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决定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的停止供水和受影响区域的人员疏散工作;部署区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指导镇人民政府和区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其他环境应急救援任务。

XX省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我区应急指挥部转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服从XX省、XX市环境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

当突发环境事件由其它类型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次生而来,且原生事件(事故)已成立或即将成立相应区应急指挥部,不再单独成立该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原生事件(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度、协调,应对和处置事件(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主要职责是:协助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各类应急工作会议;提出启动、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协调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跟踪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情况;按要求向XX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报告事件信息,办理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相关文电、简报等。

2.3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生态环境局:承担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事务,组织制定(修订)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研判、报告工作,建立和管理环境应急专家库,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污染源排查、事件调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