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社区工作者待遇的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形势的不断发展,社区工作肩负着市、区各部门最基础的工作,是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共筑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工作的主要阵地,城市创建的主战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平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然而,当前社区工作者待遇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工作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社区工作基础薄弱,影响整体推进社区建设。
1、社区工作者待遇参差不齐。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各个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待遇参差不齐,目前延平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基本工资为财政性拨款,但是绩效和其他各项补贴由社区自行统筹发放,而像合坑、茅坪、篁路口、合作社区等这样远离城区,条件艰苦,既无驻会单位又无收入的社区,除了靠有限的政府财政投入外,主要是靠社区自己“化缘”和创收来解决,而社区创收的渠道又非常有限,导致绩效部分根本无法全额发放甚至没有发放。没有了相对稳定正常的收入,又岂能安心扎根于平凡基层社区的默默奉献,更甚至要面对日益繁重的社区工作。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焦虑和不安,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2、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社区要承担社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