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环境整治拉练讲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XX店镇XX村,我是XX店镇党委书记XX。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集贤村的村史文化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给出宝贵意见。
我们XX村始建于1938年,曾因地甲病、克汀病严重引起党和国家,联合国教科文和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全村总户数456户1234人,其中常住人口242户777人,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户97人,已于2019年5月全部脱贫退出。
我们集贤村在发展历程中有4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中国碘缺乏病防治从集贤村开始,XX村被称为“中国食盐加碘第一村”;
第二个第一,1994成立村集体企业--傻邦集团,市值2600万,集贤村被授予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全国优秀党组织”称号;
第三个第一,1979年全村所有农户家庭就有自来水入户,集贤村成为佳木斯地区第一个自来水入户村。
第四个第一,2021年,集贤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县级集体称号,成为桦川县第一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下面,我将从治愚、治穷、致富、振兴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半个世纪集贤村的致富路
一、求索拼搏---治愚:傻子真傻!
用求索拼搏的精神“改水、治病、治愚”,使闻名国内外的“傻子屯”成为全国食盐加碘第一村。
昔日傻子屯,病魔毁所有
过去,集贤村是严重的地方病患区,“粗脖根人人有,大气瘰象个柳罐斗,痴苶呆傻满街走,哑巴半语乱摆手”。据1978年卫生部门统计,全村有地甲病患者859人,占当时全村人口的65.4%,克汀病患者150人,占当时全村人口11.4%;十八岁以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61人,占当时全村劳动力总数的24.8%。最严重的四名克汀病患者,完全成了废人。有个叫陈明强的小伙子,无论春夏秋冬,整天赤身裸体地在村里晃荡。由于疾病的摧残,人们智能低下,也给全村带来了贫困,最低劳动日值只有四分钱。多年的贫病交加,竟使人们忘记了这里世代相传的村名一一集贤村,唤起了一个充满辛酸的名字——“傻子屯”。
选出带头人,开启新时代
1971年冬,集贤村老支部书记病重,由谁来接任下一届支部书记成了集贤村和苏家店镇党委的难事!这样一个贫病交加的小村,党员里都没人愿意干书记,没人愿意给傻子“当头”。时任苏家店镇党委书记的李成忠在充分调研分析了集贤村情况后,镇党委就认为只有原村会计、初中文化的许振忠能担此重任。
镇党委再找到许振忠时,他是不肯接任书记的,他认为想把“傻子屯”治理好,就是拿麻杆当扁担,太难了。但是镇党委为了集贤村能有一线转机,李成忠书记硬是和许振忠谈了整整一宿,最后李书记拿出了小红本,举到许振忠面前说“你认识这个不?你承认党章不?”许振忠说“我是党员,刀架脖子上我也认党章。”李书记终于兴奋起来,说“按照党章,个人服从集体,你必须接起这个担子”。许振忠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入党的初心,就这样接下了集贤村支部书记的工作。
四处寻病因、党赐甘露水
接任支部书记后,许振忠和村两委商量,首先得治病,不除掉病根,“傻子屯”就不能好。许振忠带领村两委和主要党员四处查找病因,对村里的土壤、水、食物进行化验,确认集贤村地表水碘含量不足1微克,导致地甲病在集贤村横行。
找到了病因,许振忠先后四年,向县、市各级领导和部门打了近30篇报告,要求打深水井,都没有实现。终于在1978年桦川地区大旱,因祸得福。集贤村来了省国防工业局一位副处长,听完许书记的汇报,这位副处长眼睛湿润了,亲自将集贤村的情况向省里打了报告,并向时任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的组长的李德生同志进行了汇报。
1978年9月8日,在全村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中,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许书记激动的为水塔写了对联“感谢党赐甘露水,病乡枯木喜逢春”。为了不忘党的恩情,集贤村党支部决定把九月八日定为集贤村“改水节”,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中央来关怀,小村降福音
1978年8月5日,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视察边界途经佳木斯市,总司令向前来汇报工作的地委领导连续追问了“桦川县集贤大队地方病的情况你们知道吗”等6个问题,就这样集贤病区的手臂被紧紧握在党的宽厚而又温暖的手掌里。
1981年5月2日,李德生受党中央的委托亲自视察集贤村。本来只给许振忠半个小时的汇报时间,可就是一名基层农民的质朴、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无私打动了司令员,李德生听取了许书记5个小时的汇报,并夸赞许书记,共产党的干部就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记在心上。并给集贤村题词“挖掉病根挖穷根,挖掉穷根扎富跟”。
在总司令的关怀下,在改水的同时,集贤村又和地、县医疗队一起,对全村的地甲病、克汀病患者进行了精心地治疗。党员、干部分工包干,对重患者每天都要送药到手,帮他们服药到口,等他们咽下再走。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治愈地甲病患者790人,治愈率达92%,新生婴儿再未出现地甲病和克汀病患者。为害多年的病魔终于被降服了。
挑战不可能、铁树浇开花
水改好了地方病被控制住了,全村还有150多个呆傻聋哑人,针对这部分人,许振忠及村两委研究办一个育智班,由许振忠的爱人宁桂珍担任教师。育智班第一批收了三十二名学生、都是九到十四岁的呆傻孩子。开学那天,宁桂珍东拉西扯地领来了十几个。六年时间,她们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把一批批傻孩子培养成了有用的人。其中有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