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来到咱们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老面孔了,超过半数以上的书记已经参加过多次这种一年一度的集中培训,咱们这个村书记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关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行动,也是县委持续提升村书记定力、能力的一个常态模式,主要是让大家进一步认清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提升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进而有效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保障。为了搞好这次培训,县委组织部和党校作了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希望大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用心领会、认真琢磨。实际上,就如何当好村书记,过去在会上、在调研中,我也讲了不少,概括起来,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用法——用心谋事、用情亲民、用力干事、用法成事。今天,我再讲三句话十八个字,既是个人与大家的交心谈心,也算是代表县委对大家提出的希望要求。
第一句话:村书记是什么—要明确角色定位,清楚“村书记是什么”。
正确理解村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对于当好村党组织书记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组织的顶梁柱,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心骨,同时也是农民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在新农村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也就要求村书记要有发展意识,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带领农民群众发挥本村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把经济搞上去。明确角色才能理顺思路,找准定位才能奋发有为,村书记要在农村工作中恪尽职守、不辱使命,要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上信得过。
村级党组织完全可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一个村就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工作面面俱到,事务纷繁复杂。村书记身处一线,在村里处于政治上的导向地位、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中的指挥地位、推动中的督导地位、全局中的统揽地位,是全村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全村的领导核心和灵魂人物。所以,首先要对自身的岗位、任务和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
一要认清岗位的特殊性。村党组织书记是“兵头将尾”。在农民眼里你是官,在很多人眼里你是民,处在“官民合一”的位置上。村级又不像乡镇机关、县级机关那样机构健全、功能完善。因此,农村支部书记是个名副其实的“草帽官”。在组织序列中,农村支部书记是“第六书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是统领驾驭农村工作全局、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又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者。村党组织书记是“综合管家”。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村书记虽然职位不高,但承担的职责多,管的事也多,可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着空气”。大到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小到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复杂又繁琐。这方面,大家一定都有切身的体会。平时,村书记做了很多看似不屑的“小事”,而恰恰就是这些“小事”,却事关全村人的福祉。有人甚至说“全村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村支部书记手里”。其实这话一点也不过分,一个村少则几百口,多则几千口,遇到一个好的村党组织书记,老百姓就享福。反之,全村人都跟着受罪,所以说,村书记是关乎群众生计发展的大管家。村党组织书记是“多面能手”。作为一个村的掌舵人,村书记要吃透上情,熟悉民情。吃透上情就要把握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民情就要了解普通民众的意愿,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既要懂经营,还要善管理;既能弘扬淳朴民风,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既能和风细雨地做好思想工作,又能大刀阔斧地克难攻坚。这就要求村书记必须是全才、干才和通才,“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精通。村党组织书记是“形象大使”。在村子里,在生产生活中,老百姓往往见不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连见到县委书记的机会也不多,频繁接触的就是村书记。可以说,村书记待人接物、举手投足、言谈举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不能由于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当,形成不良影响,给党组织丢脸、给党的形象抹黑,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家要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
二要看到任务的艰巨性。一是村党组织书记面临来自地位与任务的矛盾。村书记虽然是全村的政治领导核心,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面对艰巨复杂、繁琐具体、涉及面广的农村工作,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化解。为了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只好靠个人的威望和经验,靠多年建立的感情基础来推进完成。有时,面临急难险重的任务,遇到较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只得采取强硬、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一定程度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在工作中吃了苦、得罪了人不说,有的村书记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甚至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书记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村党组织书记面临来自对象与手段的矛盾。村书记作为党在农村的一线工作者,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大家知道,过去“大队书记一声吼,广大群众跟着走”,村书记在村务管理上有威信,也有威望。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求富思变心理增长,有的农民存在自私狭隘的思想,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村集体不关心、不过问,漠然置之;农村无组织化管理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给村书记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一些村书记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这种状况要求建立起新的管理机制,实施新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制度上的不匹配,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措施,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三是村党组织书记面临来自上级与基层的矛盾。村书记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组织者、又是生产者,常年累月工作在基层,和农民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环境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村书记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少数群众的对立面。一些党员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发展壮大,责任在村书记,产生抱怨情绪,形成了逆反心理。四是村党组织书记面临来自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村书记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为了有效指导和推动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影响,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加之农村问题比较复杂,村书记在执行政策中往往无所适从,从而使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村书记工作难以稳定有序开展。
三要把握角色的准确性。村书记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村级组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村里的稳定和发展。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才会明确职责和使命,才会高起点地严格要求自己,才会使自己的言行与书记的头衔相符,才会无愧于党员群众的信赖、干出有口皆碑的事业。也只有在思想上做出这样的定位,才能增强职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握好角色的准确性。一要做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者。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大家要沉下身子工作,拿出热情攻坚,努力建强班子,夯实基层组织。要带头弘扬团队精神,处理好与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开展工作。要乐于吃苦,甘于奉献,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高尚的品格、坦荡的襟怀、正派的作风、无私的精神树立形象,为党员群众做出表率。二要做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者。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者,村书记要带领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要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带头贯彻执行各项决策部署,不遗余力地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三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村书记要善谋发展之路,敢破发展之难,永务发展之实。所谓善谋发展之路,就是要审时度势,超前思维,吃透村情,科学决策,确定全村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亮点;所谓敢破发展之难,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全力解决本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所谓永务发展之实,就是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力以赴抓好村域经济发展。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者、发展特色产业的带头人,依靠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引导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四要做农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农村是维护稳定的最前沿,也是化解矛盾的最基层。村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积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