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从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可谓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奇迹。《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年轻干部群体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中最具活力、创造力的一股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趋向,担负着“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年轻干部队伍与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决议》提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1],本文就此做一探析。
一、年轻干部必须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我们党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决定着现实中党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党是否坚定有力,还要看年轻干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忍执着。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2]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
(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筑牢信仰基石,凝聚奋斗力量。信仰是激励新时代年轻干部奋斗的不竭动力,它是年轻干部精神上的“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正确履职用权、干事创业的必备条件。习近平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3]年轻干部要想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必须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念上的坚定,政治上的清醒,才能抵御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才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最终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应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断深入学习最新思想,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坚持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年轻干部要坚决听从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始终以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做到在各方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党最忠诚、最纯洁、最可靠的接班人。
(二)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思想意识的根本依据。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4]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是培养年轻干部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年轻干部学习贯彻新思想,必须树立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要做到吃透理论,坚持学用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习近平指出:“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年轻干部要学会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力量,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砥砺政治品格,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才能在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年輕干部只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才能真正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理想信念,才能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二、年轻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会珍惜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得来的。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执政力量、治理骨干,要时刻谨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箴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5]年轻干部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只有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才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步向前。
(一)提高抓落实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根本体现,政绩观影响着年轻干部“政绩从何而来、政绩为谁而立、政绩怎么来用”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指出:“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6]政绩观对年轻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年轻干部作为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树立正确政绩观,年轻干部就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谋划将来又干在当下,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年轻干部要为了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人民的切身利益去建立政绩,追求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为政之绩,为提高抓落实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行动保障。其次,树立正确政绩观,年轻干部就要坚持务求实效,自觉做到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不搞树立个人形象,积累资本的政绩,不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的表面政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把握好抓落实的根本,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
(二)提高抓落实能力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也是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其基本路径就是学习和实践。
要坚持干中学与学中干的辩证统一。一是在“学中干”。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于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2]年轻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四史”,学习同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自觉做“实事求是派”,从事实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研究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政策和方案。二是在“干中学”。只有经历风雨、见过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曾强调:“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7]年轻干部要去问题复杂的基层领域多加历练,在实践中砥砺思想,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干的同时也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避免陷入事务主义,做到用心干、上心干,从而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