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XXXX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健全XX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应对生产安全事故。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XXXX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1.3适用范围

XX区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含较大、重大生产安全涉险事故)应急工作。区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对相关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应对,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原则。

1.5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等,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以及重大、较大涉险事故,分级标准见附件8.1

2组织指挥体系

2.1XX区组织指挥机制

2.1.1领导机构

XX区委统一领导下,区人民政府是全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在区长领导下,区人民政府对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研究、决策和部署。

2.1.2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

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设立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全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由区人民政府担任区委常委的分管副区长任总指挥(启动一级响应时,由区长任总指挥,有关专项预案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区人民政府相关副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及事故相关行业领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

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承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导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2.1.3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区有关部门、单位组成。其中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所监管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具体包括编制管理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指导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资源保障等工作。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见附件8.2

2.2区以下组织指挥机制

2.2.1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XX工贸园管委会领导机构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XX工贸园管委会应在本级党委或党工委统一领导下,负责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和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制,做好本行政区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XX工贸园管委会要结合实际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职责。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村(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2.2.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XX工贸园管委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

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XX工贸园管委会领导下,设立乡镇街道及XX工贸园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参照XX区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负责人及成员,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2.2.3生产经营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应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有关应急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应急准备各项工作,依法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职责。

2.3现场指挥机构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区人民政府根据事故应对处置需要,设立由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急救援专家、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总指挥由代表本级政府现场处置事故的最高行政负责同志担任。现场指挥部实行总指挥负责制,按照区人民政府的授权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协调、指挥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参加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及较大和重大涉险事故发生后,区人民政府设立现场指挥机构。

2.4专家组

XX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专家组,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预防预警机制

3.1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建立并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照“一单四制”要求,严格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加强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和监测监控工作,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装置和岗位的重点管控。

区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XX工贸园管委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定期对重大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应急准备,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风险会商机制,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动态,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的关键领域、关键时段,发布安全生产提示、警示信息。

对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险情,或当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时,相关单位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通报同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3.2安全生产预警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生产设施及环境异常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发布本单位安全生产预警,并及时向XX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

XX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落实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工作,当研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向涉险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报告区人民政府并通报区应急管理局;当可能影响邻近行政区域时,应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及时通报相邻区域有关行政部门;当可能发生的事故超过区政府处置能力时,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区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研判、处置。

3.2.1预警级别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可以预警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根据事态发展,发布单位可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报告、通报和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安全生产预警分级见附件8.3

3.2.2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要采取有效措施向可能受影响人群发布,要充分发挥XX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或通过广播、通信、信息网络、手机、警报器、宣传车、新媒体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预警内容包括预警原因(事故或事故风险、自然灾害)、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时间、影响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原则上由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发布。跨行业领域或跨行政区域的预警由应急部门发布;超出XX区行政区域的,三、四级预警由相邻县级人民政府应急部门联合或分别发布,一、二级预警由XX市应急部门发布。

3.2.3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区域内各有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重大危险源、关键设施检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必要时组织停产撤人;组织应急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区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情况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下列(不限于)措施:

1)组织收集、分析事故险情信息,研判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制订预警行动方案,建立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2)组织协调涉险区域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事故或降低事故危害。必要时采取区域警戒和管制,疏散转移和妥善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限制使用或关闭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

3)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通知相关单位做好应急资源准备。

4)及时发布事态信息,公布应急措施,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3.2.4预警调整及解除

发布预警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

当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由发布单位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行动,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3事故信息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包括事故发生区域的管理单位,下同)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XX区应急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远离单位的事故,事故单位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拨打119110报警。

事故单位负责人接报后,应于1小时内向区应急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需要区人民政府提供应急支援的,应当立即报告。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依照规定向区人民政府及应急管理局、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并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启动应急预案,需要上级支援的立即上报请求支援。

4应急响应

4.1事故单位应急处置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下列(不限于)应急救援措施:

1)迅速、科学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2)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3)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5)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XX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