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市诗词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郭羊成
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尊敬的莅临大会指导的各部门领导、尊敬的各位诗友、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里,我谨代表河北省诗词协会,向邢台市诗词协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这次大会新当选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及理事表示衷心的祝贺!
从河北省诗词系统工作来看,邢台市诗词协会的工作卓有成效,省协会和我个人对邢台市诗词协会的工作是比较满意的,对邢台的历任会长以及班子、队伍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是充分认可的。今天我来参加这次会议,并和大家共商诗词发展大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邢台市诗词协会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邢台是个好地方,不但是一块红色热土、生态热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还是一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厚底蕴的文化热土。到邢台来,这个讲话既好讲,又不好讲。为什么呢?去年的9月6日,杜福贞会长带领着协会相关主要领导,专门到河北省诗词协会作了一次工作汇报。那次汇报我对邢台市诗词协会工作进行了一个概括、总结、提炼,并在河北省诗词协会所有的网站进行了宣传报道。那么,今天再讲这些难免重复。
今天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和我刚才的导言有着必然的联系。邢台市诗词协会为什么能有这样独具个性特点的工作经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是邢台市诗词协会建设与发展强力支撑的基石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渊源来看。邢台有着35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黄河以北,邢台是华夏大地北方第一座城市,曾经四次建国、五次定都,称为十朝古郡。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邢台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一座不可多见、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古城。二是从文化特点来看。据史料记载,邢台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12种文化现象,通过对这12种文化反复比对,其中,与诗词文化比较紧密的就有6种,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邢台诗词文化的基础。三是从历史名人来看。3500年的风雨历程,邢台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名人。仅皇帝邢台就出现了6位,文化名人包括战国的李牧、唐朝的魏征、元朝的郭守敬等等,在我们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可以说,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纯正的文化底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邢台后人。因此,血脉相传、历史衔接、赓续发展,这些都是邢台市诗词协会取得工作成就的历史原因。
(二)团结的班子、优秀的会长是邢台市诗词协会工作强力推进的基本
据我了解,邢台市诗词协会从1999年成立至今23年了,前后四届,经历了三任会长:第一、二届任征、第三届范峻海、第四届杜福贞。历届会长以及班子成员都把诗词协会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对待,都把诗词协会的事业当成家业来经营。由此可见班子团结十分重要,会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不可小视、不可替代。
(三)过硬的队伍、得力的骨干是邢台市诗词协会工作强势发展的基础
从近现代来看,我们邢台这片难得少有的历史沃土,诞生了像顾随这样的国学大师,这也和我们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培养出我们当代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叶嘉莹是一位女性,现在被尊称为先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被称为先生的女性,都是有特殊贡献的,也是受到人们尊重的。比如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也被称作先生,这样的人不太多。刚才,学云在介绍我时,说我是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主任,叶嘉莹先生就是我们诗教委员会的顾问。从工作层面看,通过邢台市诗词协会不懈的努力,初步构建了一个阵地,营造了一个阵势,形成了一个阵容,建成了一个科学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体制配置。老一代有任征、范峻海、国印周、杜福贞,中青年代表有刘国震、翟利军、魏利改等一大批能支撑邢台市诗词协会事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还有新秀不断脱颖而出。央视诗词大会上,就有邢台两位同志脱颖而出:一个是南和的白茹云,一个是临西的郑贵阳,而且都在诗词大赛第一环节取得了第一,顺利进入了擂台霸主争霸赛。这不仅为邢台争了光,也大大提升了河北诗词界的声望。所以我说,邢台市诗词协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到今天,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不是偶然的,是有原因、有基础的。
二、会长应在诗词协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前面我做了一个铺垫,诗词协会的发展,会员固然很重要,班子很重要,但是两相比较,会长更重要。那么,会长在协会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今天重点讲讲这个问题,这不仅是针对邢台市诗词协会,也是针对全省诗词协会而言。
同志们,之所以强调会长在协会中的作用,是因为会长在协会中的地位很重要。会长是协会的领导者、主导者、掌舵者,是协会的核心人物。会长的职责是对协会整体工作负责,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会长对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思路是否清晰、工作方式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