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23个教师节,表彰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225万人民,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积极落实尊师重教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市“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达到7.8年;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在校人数翻了将近两番;职业教育长足发展,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6000多人;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结束了我市没有高校的历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信息化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今年高考本科上线10241人,上线率达到47.4%。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结果,更是广大教师辛勤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长期以来,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希望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习先进、争创一流,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当前,我市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战略部署和宏伟目标,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方针,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全体教师寄予了殷切希望,《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围绕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快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牵涉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全市各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真正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要把“优先”体现在领导重视上。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构建和谐平凉的高度,把教育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定期研究教育制度、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和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了解熟悉教育工作,善于指导教育工作,做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二要把“优先”体现在增加投入上。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实现“五个确保”,即:确保“三个增长”落实到位,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教育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中央、省、市教育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两免一补”资金落实到位。要狠抓教育项目建设,多方争资金、上项目,努力缓解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助学、出资办学。各县(区)要继续加大“排危建校”力度,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师和学生在安全环境中教书学习。
三要把“优先”体现在支持配合上。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服务、办实事。发改、财政、人事、建设、规划、国土、物价等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增强服务教育的主动性,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在制定或调整城镇发展规划时,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制定或调整财政预算时,要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在落实或调整事业编制时,要优先保证教师补充。公安、交通、城管、文化等部门和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要密切协作,强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坚持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学校管理为保障,坚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相统筹,软件、硬件相配套,教风、学风、校风一起抓,使各级各类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
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成效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坚持不懈地抓。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把“两基”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兴办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缩小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和一些地方小学、初中不够的问题。各县(区)和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义务教育的重大责任,社会各界都要高度关注和救助适龄儿童,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救助扶持力度,确保适龄儿童有学可上、上得起学。要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农村完全中学的改造提升,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剥离初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解决好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充分发挥示范性高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三个提升、三个突破”目标,即:全市本科上线率、我市在14个市(州)中综合排名、重点高中在全省的位次分别有新的提升,进入全省前20名的优秀考生、文理科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的高中数量、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院校人数分别取得突破。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按照“市场引导、政府统筹、部门联办、分级负责”的原则,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骨干重点职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把职业教育做强做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加快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二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优化教育要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的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影响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拿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在下移重心、加强督导、服务学校的同时,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定责任、压担子,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建立健全规范行政行为的各项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接受学校和群众的监督。教育局长的职能不同于校长,不是老师的“老爷”,必须转变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对自己的管理对象首先要做到竭诚服务,下决心解决学校和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环节抓起,切实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机制,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三要努力培育优良校风。校风是教风和学风的综合反映。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把校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努力形成学生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