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城市工作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城市,既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央时隔37年专题研究部署城市工作,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谁来建设城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足以说明城市工作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关键。生态,是一个地方最大的优势、品牌和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央把福建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意义不仅在福建,也在全国,力求通过福建的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中国方案”。城市和生态,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也是今天我们把两项工作合并部署的初衷。
这几年,安溪最直观的变化是城市,无论是上级领导来调研,还是外地客商来考察,都赞叹有加,令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变”:一是变大。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两大新城”的湖头,镇区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人,龙门1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我们正在全力争取将湖头、龙门纳为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提升行政级别,落实副处级配备。二是变高。目前18层以上的高楼有250多幢,金龙现代广场以148.5米曾雄踞全市第一高楼。三是变快。一年一条高速,加上明年通车的厦沙高速,县域高速通车里程150公里,十个落地互通,“千里江陵一日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小黄人”的投用,让市民享受绿色低碳“慢生活”。四是变美。新增休闲广场12.5万平方公里、公园绿地231万平方米,建成人民广场、宝龙城市广场、金融行政服务中心、“三馆”等一批现代商圈、场馆所,新增学校学位3.7万个、医院床位2000多张,崩岗治理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以及省级文明县城、森林县城等殊荣。
但“一俊遮百丑”,细究之下,仍存在诸多不足:①规划的协调性、兼容性不够,新老城区、组团和片区之间控规滞后、衔接不紧密,迟迟繁荣不起来,东边的茶博汇、西边的家居工艺城就是这样。②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最典型的就是大家所说的“城市病”, “行路难”“停车难”等问题十分突出,高峰时段北石格、城西大桥、实小、一中一路下来拥堵不堪。③品位特色不够突出,尤其是作为中国茶都、藤铁工艺之都,“茶、艺”元素、主题、文化体现得不够鲜明,南市场、东市场等许多“城中村”,与现代城市气息格格不入。④管理较为粗放、薄弱,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跟不上,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占道经营、违章搭盖、沙土乱堆乱放、垃圾随意倾倒等现象屡禁不止。此外,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对安溪的冲击和不利因素更多,比如,沿线光秃秃的山体、水土流失等,直接冲击视野;比如,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可能加剧安溪资本和消费能力外流,沦为歇脚点,过境车站,等等。我们提出打造“大美安溪”,何谓“大美”?首先要美在城市,美在生态。G20峰会让杭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明珠。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很大意义上缘于碧绿的湖水、高耸的雷峰塔,以及黛色远山和峰峦之上的粉霞。安溪要“大美”,也应当是城市化与绿化“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