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日)
项 雪 龙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乘势而上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上,谋划好、开展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勇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始终牢记“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优先谋划研究、系统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动“三农”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住了基石、夯实了基础。一是农业生产迈上大台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68.5万吨,530万港城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过半,高标准农田占比接近70%,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全覆盖,跻身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农产品出口稳居全省前列。二是农村面貌发生大变化。农房改善惠及4万余农户,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投用。行政村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全覆盖,率先制定实施乡村清洁条例,无害化卫生户厕全面普及,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60%,建成609个美丽宜居乡村、31个特色田园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三是农民生活得到大改善。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速,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脱贫攻坚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累计脱贫 34万人,2个重点帮扶县、200 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赢下了大战大考。面对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抗疫情,科学调度防汛灾,统筹做好粮食增产、生猪恢复、环境整治、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充盈丰富,各项事业继续保持有力有序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饱含着大家的辛勤付出,见证了农村的历史巨变,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支撑着、激励着我们,接续开启新征程、奋力开辟新境界。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阶段“三农”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向着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
要深刻把握“三农”问题的全局性影响,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自觉。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对于拥有几千年灿烂农耕文明、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三农”问题始终是关联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民,最需保障、最应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的短板依然在农业。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三农”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既要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也要解决持久健康发展的问题,既要算经济账、眼前账,也要算政治账、长远账,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政治定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政治自觉,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要深刻领会“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工作,先后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重整河山、发展生产,领导农民拉开改革大幕、推动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三农”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专项行动,推动“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绩举世瞩目,但面对广大农民的更高期盼、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我们还远没有到歇脚松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丰富内涵,分析“三农”工作的时代性特征,牢牢把握“历史性转移”这个大方位,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要深刻认识我市“三农”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连云港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特别是“三农”条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先进典型。但同时也要看到,“盆景”不是“公园”,当前我市一产大而不强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农业发展面临稳固基础、提高效益的迫切转型;农村社会结构、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演变,新型城镇化面临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更高要求;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有效破除,农村发展面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需要;制约“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许多工作面临积极创新、稳步推进的改革任务。对于这些重要问题,我们要加强研究,增强规律性认识,注重创造性落实,集中力量、靶向发力、补短强弱,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深化“三重”实践,系统协调推进,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