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两个确保 建设交通强省
努力当好河南现代化开路先锋
(2022年1月21日)
徐 强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2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河南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赋予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
——这一年,让我们倍增信心的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明确加快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发出了建设交通强省的动员令。
——这一年,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面对河南遭受的历史罕见洪涝灾害,交通运输部和兄弟省市给予大力支持,派专家、送设备、拨资金,为河南交通运输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力支撑。
——这一年,让我们倍受感动的是,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对灾情疫情叠加影响,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团结一心、加压奋进,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彰显了河南“交通铁军”精神。
一年来,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付出了非比寻常的艰辛,做到了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实现了“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一)交通运输重点任务圆满完成。我们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三个一批”,不断完善机制,狠抓组织实施,为全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提供了交通支撑。
一是经济指标保持高位运行。全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169亿,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3.1%,规模和增速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公路完成货运量22.6亿吨,同比增长17%,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71万吨,同比增长130.7%。全省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3.7亿人次,同比降幅收窄。全省高速公路累计出口流量5.6亿辆,各项惠民政策减免通行费31.7亿元。全省邮政行业完成业务量545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快递业务量43.6亿件,同比增长40.5%。
二是高速公路“13445工程”全面实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抢抓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等政策窗口机遇,完善路网规划,强化主体责任,创新推进机制,为高速公路“13445工程”全面实施争取了先机,赢得了主动。省直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创新工作方法,压缩审批周期,加快要件办理,加强要素保障。各市县积极履行建设主体责任,新乡、信阳、洛阳等市积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保障用地供给和土源供应,创造良好建设环境。交通投资集团充分展现国企责任担当,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积极履行项目牵头人职责,依法依规完成了许信项目股权收购工作。交通发展集团站位全省发展大局,担当作为、高位推动,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平台优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沿太行高速安阳段用地报批工作,2天时间即完成市级审查,70天时间即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按照“三个一批”要求,多批滚动推进沿太行高速安阳段、郑州至洛阳高速等36个、总里程2280公里、总投资3384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在建项目总数达53个、总里程3388公里,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为“十四五”末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打下坚实基础。栾川至双龙高速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继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尤其是2021年12月24日,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孙守刚常务副省长、陈星秘书长等4位省委常委出席全省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16个省辖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楼阳生书记亲自下达集中开工令,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对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只争朝夕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交通重点项目抓牢抓实抓好,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普通公路水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918公里,国道107新乡段、国道310洛阳新安段等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国道240范县黄河公路大桥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国道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实施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信阳港淮滨港区开港运营,郑埠口复线船闸建成运行,首次实现我省内河航运船闸双线通航,平顶山港、信阳港闾河口作业区基本建成,具备运营条件。
四是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启动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提升三年行动,全年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项目141个,高速公路处治路面5144车道公里,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4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完成路面提升1200公里,基本消除次差路段,我省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评价全国排名大幅跃升。
五是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面对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灾害,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全力抢险保通,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般水毁路段恢复重建。争取交通运输部专项资金50亿元,高质量编制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加快项目实施,累计开工项目1283个,年内完工433个,为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交通支撑。
(二)交通运输服务重大战略保障有力。我们坚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巩固提升交通区位优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争取国家支持成效显著。主动汇报沟通,加强规划对接,我省京港澳、大广主轴,新亚欧大陆桥、沪陕、宁洛走廊和二广通道纳入《国家综合立体网规划纲要》,郑州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洛阳、商丘、南阳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周口港被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呼南高铁、郑州机场三期、安罗高速罗山至豫鄂界、国道107、淮河航道等120多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巩固提升河南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物流通道枢纽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黄河流域高速公路项目46个、2700公里以上,实施沿黄、郑州至洛阳等高速公路项目,构建黄河沿岸“一轴两翼”高速公路通道布局。609公里郑汴洛沿黄生态大道基本建成。规划的44座跨黄河公路桥梁中,已建成24座,在建12座。黄河小浪底库区港航项目启动实施。黄河干流、库区污染物处置实现全面达标,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协调相关省份,争取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沿大别山、安阳至罗山等高速公路和国道107、312等普通干线公路项目建设,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基本完工、息县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别山旅游风景道等工程加快实施,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是交通运输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编制《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在省级层面全国首创,创新程度高,示范作用强,公路水路等5个专项规划和综合运输等10个单项规划加快编制,形成“十四五”期“1+5+10”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框架,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
五是支撑郑州中心城市和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发展坚实有力。谋划实施焦平、沿黄等郑州都市圈第二高速公路环线,长垣至修武、许昌北绕城等郑州都市圈第三高速公路环线。谋划实施济源至新安、沁阳至伊川等洛阳“三环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谋划实施南邓、汝方等南阳“一环七纵四横”高速公路布局。提升完善郑州、洛阳、南阳普通干线公路网络和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唐河、小浪底库区等港航工程,为区域协同发展编织交通纽带。
六是交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召开全省交旅融合发展推进会,全面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林州市林石公路等6个项目、白云山等6个景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和示范景区。
(三)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有序推进。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一体推进,持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一是“四好农村路”试点成效显著。成功举办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得到交通运输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兰考经验”全国推广。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命名焦作、濮阳、洛阳3个省级示范市,全省累计命名55个省级示范县。兰考至赵岗公路获评全国“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
二是多式联运试点创新发展。“空中丝绸之路”空陆联运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部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达39个。《公铁联运货运枢纽功能区布设规范》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33项。开通公铁、铁海联运线路80余条,累计完成联运量92万标箱。积极推动马士基与郑州国际陆港合作,成功开行越南—郑州—欧洲国际中转班列。“内陆地区货物出海物流一体化协作新模式”等2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创造了多式联运“河南经验”。
三是试点领域范围不断拓展。货车超限超载治理、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成功获批交通强国试点,我省交通强国试点总数达4个,积极开展交通运输与枢纽经济融合发展、高速公路管养试点申报,推动形成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河南方阵”。
(四)交通运输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有效。我们坚持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筑牢了交通根基。
一是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严防脱贫质量滑坡,持续完善脱贫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省厅驻上蔡后杨村帮扶工作队、潢川县交通运输局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原玉荣同志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马店市交通运输局等12个集体、刘甲玉等26名同志荣获部省表彰。
二是农村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7356公里,高质量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实现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圆满收官。聚焦“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违法私搭乱建等问题5739项,创建“美丽农村路”150公里,有效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三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实施河南省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方案,上蔡成功创建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浚县、兰考、郏县入选第二批示范创建县,全省新增“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27个,栾川、卫辉等4县(市)荣获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持续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
(五)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服务保障,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企业需要、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运输服务品质有效改善。出台河南省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洛阳、南阳、驻马店完成公交都市创建验收工作。郑州高铁东站实现换乘地铁单向“免安检”,洛阳地铁一号、二号线通车运营。印发推动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全省通过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企业达48家,累计完成运单69.5万单。试点开通102条定制客运班线,累计服务65万人次。南阳等9个城市实现巡游出租95128电召常态化运行,一键叫车功能适老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运输场站建设不断加快。南阳高铁客运站综合客运枢纽、上蔡综合客运站、商水县联营车站等12个客运场站加快建设;汝阳、内黄、正阳等7个县级老旧客运站改造项目加快实施;郑州、许昌2个货运枢纽项目和全省57个客货邮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持续加强。会同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全省道路运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组织约谈违规网约车平台,将货车司机投诉问题直接提级到省级督办。针对旅游包车行驶证、营运证不一的问题,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政策支持,既推进解决我省旅游包车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缺陷,又切实维护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利益。持续深化公路违规设置限高限宽设施整治。全面排查“两检合一”违规收费问题。推出高速公路服务区“五确保、五提供”十项承诺,建成“司机之家”32个、“司机休息室”129个,有效保障了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四是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抓紧抓牢。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扎紧疫情防控“四个口袋”,抓牢交通运输关键环节,强化重点部位防控,有效杜绝了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印发应急物资运输通行证,开通绿色通道,有力保障了人员物资运输畅通,为我省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六)智慧绿色交通工作创新发展。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水平,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转型。
一是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成功举办首届“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周”,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