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XJP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想起了“梁三老汉”,想起了“愚公移山”
读完由特约调研组撰写的《XJP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看完三集电视专题片《为了总书记的嘱托——XJP总书记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在文字和影像中看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4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愁容化笑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著名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想起了这部经典之作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梁三老汉,想起了小说第一部结尾他那漫溢的泪水。
这是因为从根本上看,《创业史》不仅是一部写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实践的小说,而且是一篇伟大的“中国故事”,不仅忠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生产、解决贫穷问题的艰难实践,生动地展示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而且宣示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说到底,这是一部写贫穷的小说,更是一部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贫穷的小说。这一切,都艺术地凝聚在梁三老汉的转变中,凝聚在他无声的泪水中。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年轻时的梁三老汉也曾充满了雄心壮志,他的口头禅就是创家立业,他的理想就是做三合头瓦房院的家长。然而,黑暗的旧社会粉碎了他的梦想。虽然一家人像牛马一样劳作,虽然他的继子梁生宝长大成人后比他还肯拼命吃苦,比他还有过日子的智慧,但由于土地私有、苛捐杂税,他们终日苦作,常年辛劳,却不仅没有发家创业,反而每况愈下。雪上加霜的是,梁生宝还被抓了壮丁。为了赎回生宝,梁三老汉不得不把黄牛卖了。为了避免被再次抓壮丁,梁生宝不得不躲进终南山中。梁三老汉的计划彻底落空了。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面对这一境况,梁三老汉“既不气愤,也不怎么伤心,好像这一境况的发展是必然一般,平静而且心服”。老人这是彻底服输认命了,看破红尘了,“认为和命运对抗是徒然的”。
伟大的中国革命,打破了梁三老汉的命定论,重新给了他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土地改革,他分到了十几亩稻地,度过短暂的惶惑期后,他重新焕发了生机,“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了的身体。他竟竭力地把弯了多年的腰杆,挺直起来了”。他冲着自己的继子梁生宝大声吼道:“明白啦!宝娃,好哇!干哪!”然而,由于梁生宝(现在已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啦)投身互助组事业,不再像以往那样沉迷于个人家业,梁三老汉再次陷入绝望,在家中抱怨老婆、儿子,在外边则悲观、自卑,即使被村里恶作剧的年轻人戏弄,他也不怎么生气,因为他认为只有创起企业来,“才能被人尊重”。
柳青之所以是一位大作家,是因为他深刻地掌握了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