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2年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动员各级各部门紧盯年度既定增收目标任务,严格按照《XX市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坚定信心、踔厉奋进,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刚才,XX县(区)和XX个相关成员单位分别汇报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大家谈得很好,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如何持续高位推动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代表市委、市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促增收
2021年,全市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增速为XX%,农牧民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分别荣获“2021年度全区农牧民增收XX”和“2021年度全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XX”荣誉称号。2022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XX%,高于全区XX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实现了开门红。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离不开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的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与合力推动,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XXX主要领导嘱托,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任务的异常艰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家、自治区、兄弟地市仍有差距。如2021年与全国平均水平(XX元)相差XX元,与全区平均水平(XX元)相差XX元,与全区倒数第二的XX市平均水平(XX元)仍相差XX元;从第一季度全区XX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看,尽管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区前列,但增量不及其他地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XX元,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XX元、与最高的XX市相差XX元、与倒数第二的XX市仍相差XX元,在全区垫底,这就说明绝对量与XX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高度重视,增速仍需提速。二是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仍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部门协调不顺、工作联动不畅、工作举措不多等问题;个别单位、部门对农牧民增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县(区)工作专班未成立,农牧民技能培训不够精准,培训内容与市场岗位需求街接不够紧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在落实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标上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宣传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县(区)人民政府对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政策宣传的广度、深度、频次不够,乡(镇)、村(居)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致使农牧民转移就业积极性不高;部分农牧民群众故土难离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接受技能培训,不愿走出农田牧场,不愿自主就业创业,仍存在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四是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基础数据台账及综合性数据库亟待建设,以促增收和转移就业为目标的调查研究亟待开展。这一点全市各县(区)、相关部门要学习八宿县的做法和经验,从县到乡(镇)、村(居)建立了一套套图文并茂的台账,清晰明了,很有见鉴作用。五是农牧民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县(区)、乡(镇)层面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仍有待提升,群众主要以自发性、零散性、短期性、体力型就业为主,向组织型、规模型、长期型、技能型稳定转移就业转变难度较大,有市场无劳力、有岗位无技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劳务输出组织建设仍需加快推进,劳务输出组织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我们要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紧密结合“XX工程”,持续推行XX计划、“XX”、“XX”和XX工程,认真把握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形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农牧民就业、增收工作,推动工作重心向一线下沉,在稳就业、保生产、促改革、强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各项增收任务圆满完成。
二、细化目标任务,多措并举促增收
自治区明确提出,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XX以上,XX市也明确了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为XX以上。为此,我们要持之以恒落实好就业增收措施,引导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一)围绕“一个主题”抓增收(即:增收致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唯有扎实做好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盯增致富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走在前、做表率,跳一跳、摘桃子”的工作思路,真正把自身工作的职能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切实把群众增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群众受益上,全力以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二)突出“两个方向”抓增收(即: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富脑袋是精神财富的繁荣,让百姓“心有所寄”,是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富脑袋一定要持续解放干部思想,深入研判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增收举措;要千方百计转变群众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补齐“精神短板”,摒弃“等靠要”、歧视服务业等落后思想,引导群众逐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努力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水平,自觉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要树立“节约开支也是增收”的意识,培养理性消费习惯,补齐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精神短板。富口袋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让百姓“身有所栖”,是物质条件的改善,不排除存在致贫返贫的危险。富口袋要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力度,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要立足全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