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全县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对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成长成才、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大家务必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持续汇聚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构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强保障。下面,我结合县情及自身经验,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在“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持续提升政治能力。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党的领导干部懂得讲政治的重要性并不难,但要把讲政治这个要求转化为实践中毫不动摇地政治立场,稳如泰山的政治定力,光靠“政治意识”的加强是不够的。基于此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这一重大命题,把我们党“讲政治”的要求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用过这样一个典故,“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这个典故出自宋代苏轼的《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意思是: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政令将会很迅速得到执行;只从细枝末叶进行治理,经过一百代也不能有所改变。古人在造字时,用标、本二字来表示树的不同部分:标为树枝最高最细的末梢,本为树根。人们认为植物的根部代表一切生命的起源,所以“本”就有了本源、本质的意思,被用来指称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标”则又由树梢引申指事物的末梢、枝节、表面,表示非根本的,与“本”相对。总书记引用此句,旨在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抓紧、抓实。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抓好、抓出成效,最根本的是靠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作保证。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天下之德,莫大于忠”。我们必须要永葆对党的绝对忠诚,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共产主义信仰沁入骨髓、溶入血液、刻在心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执行党的主张,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从固本培源的高度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政治信仰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明大德、立政德、守公德、严私德,不为歪风所扰,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在任何时候都和党同心同德,不断提高明辨是非和经受考验的能力。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推动主题教育焕发的热情转化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
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形势,我们必须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把握方向、掌握主动,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要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不能因本位主义、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和整体利益。要具备出色的政治鉴别力,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顺利地发展。要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
要坚持政治操守过硬。要始终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坚决将各种政治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决筑牢拒腐防线,在工作中要公私分明,绝不能把法定权利当特权,绝不能以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增强自律意识,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强化自身约束,既要加强自我监督,也要加强相互监督,同时接受外部监督,将“筑牢拒腐防线、守牢从政底线、不越法律红线”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过硬作风。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要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增强调查研究实效。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接连召集有关人士开了十多天的座谈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他把这次调查的结果,整理成《寻乌调查》,共5章39节,8万多字,对寻乌县地理环境、交通、经济、政治、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考察分析。通过调查,毛泽东懂得了城市商业状况,掌握了分配土地的各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确定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依据。就在寻乌调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此,调查研究就成为了我党实事求是路线的最基本工作方法和作风之一,而深入人心。
调查研究能力是一种立足人民立场的政治能力,是一种亲历亲为、亲民爱民的实践力。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艰巨任务,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力是否跟得上,匹配的起,关系XX事业成败、关乎XX发展全局。
要精准把握调查研究的内涵。调查研究,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多,需要立足于改革发展的层面上进行把握,注重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的角度上切入,这样才能确保调查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同时,我们需要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