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袁家军
(2021年1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学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鲜明信号,是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续写浙江“三农”工作走在前列新篇章,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奏响更嘹亮的“丰收歌”、拓展更宽广的“共富路”、擦亮更硬核的“金名片”。
充分肯定我省“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了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主要成就归结起来有5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粮猪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5%。二是农村环境越来越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三是农民收入越来越高。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以内。四是农村改革活力越来越强,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全面启动,“两进两回”行动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开。五是党建引领“四治融合”基础越来越牢,建立乡村善治体系,顺利完成村社组织换届选举,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突出表现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还需要进一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乡村人才尤其是青年人和具备现代素质人才紧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依然突出。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形势任务和目标要求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目标、明确路径,以奋力超越的姿态再出发,推动我省“三农”工作从新量变向新质变跃升。
新发展阶段我省“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吃准吃透,进一步找准我省“三农”工作所处的新方位、面临的新形势。一是“三农”工作基础性作用更为凸显、不能削弱。“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必须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夯实基础、拓展空间、激发活力。二是“三农”安全战略性地位更为重要、不能有失。粮食安全问题是“国之大者”,我们必须从讲政治和国家安全的高度抓紧粮食生产,立足“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现实,千方百计提高粮食自给率,决不能让面积、产量掉下来,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三是“三农”重心历史性转移更为艰巨、不能空挡。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我们必须把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领“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跑出新发展阶段浙江“三农”工作的加速度。四是“三农”格局系统性构建更为紧迫、不能等待。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无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提升农民现代化素质,都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从产业层次、城乡结构、区域统筹、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人文素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推进、系统性重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省“三农”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要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中明确目标、找准路径,探索一条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