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那年,我在市委办当主任。有天下午,一位刚当秘书没几天的小伙子一脸沮丧地告诉我,他被一位退休老同志骂了。我有点紧张,怕他做了什么不妥的事,问道:“为什么骂你,怎么回事?”他有点委屈地说:“也没什么事,他一进门就叫我小太监,要求见领导。怎么把我当做小太监呢?”我松了一口气,拍拍他的肩,微笑着说:“你不要生气,老同志宫廷剧看多了,开你玩笑。”。
秘书是什么?是古代的太监吗?自国家出现,确实有类似秘书的人员,存在于统治者身边,辅佐政务,服务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有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蔡伦、汉末的张让、北魏朝的刘腾、唐朝的高力士、唐朝的李辅国、宋朝的童贯、明朝的魏忠贤、明朝的郑和、清朝的李莲英等。这些太监中有祸国殃民的,比如赵高、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也有作出不少成就的,如蔡伦发明纸、郑和下西洋等。当然这些是大太监,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不知名的小太监不计其数。当今的秘书是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与古代的太监相比,还是有本质区别,那是一份很光荣的事业。我当秘书的第二条体会是:事业是一切,名利是虚幻。
这句话出自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第四幕“连绵的群山”。浮士德专注于事业本身,而非名利等虚荣光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淡泊名利的格言。如三国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朝洪自诚的:“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晚清蔡锷的:“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这样的事业观、名利观,正是秘书这一职业非常需要的价值观。
秘书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事业。秘书虽然是一种辅助性、服务性、幕后性的职业。但秘书服务的、跟随的是各机关、各单位的领导。秘书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各机关、各单位的形象,关系到所服务领导的形象。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特殊的地位决定秘书不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当做是一种职业,而是必须当作一份事业。秘书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自己当作是普通干部、普通一员,表现差劲,吊儿郎当,那么就会损害领导的形象,最终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业为上,不计名利,不计付出,是秘书的正道,是秘书的定位,也是秘书的情怀。不管是什么机关、什么单位、什么级别的秘书,甚至是民营企业的秘书,你都要以你所从事的事业为荣,以你的单位为荣,以你的领导为荣。如果计较工作太苦、计较报酬太低、计较提拔太慢,那你的格局就太小了、太低了,那你是注定成不了大气候的。
秘书是干事业、能干出事业的岗位。任何职位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秘书职位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秘书岗位锻炼人,秘书同领导一样了解掌握着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全局工作、中心工作,秘书服务领导处理着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日常工作、急难险重事情,秘书协助领导作出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决策、措施;秘书同领导一样接触观察着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干部员工。正是秘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相对来说,锻炼的强度就比一般干部更大一点,成才的速度就比一般干部更快一点。只要你努力,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秘书岗位出领导,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年曾有过秘书工作的历练。毛主席1924年既是中共中央局的首任秘书,又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的秘书。习总书记1979年至1982年给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彪同志当秘书。原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给周总理当过秘书。原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同志给毛主席当过秘书。原政治局委员丁关根给原铁道部长吕正操同志当过秘书。原国务院副总理黄华同志给叶剑英同志当过秘书。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不少是从秘书这个岗位成长起来的。以我自己为例,也是从一个区教委办公室的普通秘书成长为一个设区市市委办的主任。
秘书成才的道路各不相同,最后的轨迹也各不相同。但我以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秘书必须践行“事业是一切,名利是虚幻”。
一要以岗位为荣。歌德说过“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