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涉农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区和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居民群体复杂化、就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社区、村转社区中党员的工作性质、结构、年龄和思想状况等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调研组在走访、慰问、带案下访的基础上,对全区涉农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进一步理清了加强涉农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街道X个,其中X个是由原来的乡镇改建的涉农街道,占街道总数的XX%;共有XX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和村转社区X个,占XX%。X个涉农社区中,共有党员XXX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余XX个建制村还将陆续改为社区,XXX多名农村党员将转为社区党员。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开拓创新能力缺乏。涉农社区XXX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XXX人,占XX%;35岁至60岁的XXX人,占XX%;35岁以下的XX人,占XX%。超过50岁的党员占大多数,而35岁以下的党员还占不到五分之一。尽管许多老党员有着丰富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部分同志抱着老经验、老方法不放,缺少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激情。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从涉农社区党员文化程度来看初中XXX人,占XX%;高中及中专XXX人,占X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XX人,占XX%。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都限于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仅占到三分之一。党员的文化程度低,导致对党的方针、政策领悟不够,理论水平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党的相关政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是居住区域分散,组织活动难以开展。随着拆迁征地工作的全面展开,农村的党员由以前相对集中居住,变为现在分散到各个集中安置点或自己购买商品房自由居住。导致日常的政治生活难组织、理论学习难集中、交流参观难开展。
四是党员困难突出,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大多数老党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不够,一旦离开土地,缺乏更多的谋生技能,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更难以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另外,因重大疾病或遭遇天灾人祸等因素,导致部分困难党员家庭生活更加拮据。
二、城市化进程中涉农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涉农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以下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力量薄弱。村改社区后,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相当多的并非社区党组织所能独立解决,必须依赖于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相对于复杂的涉农社区党建工作任务来说,各级党组织领导力量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区委组织部干部编制只有X名,部长、副部长各X名,分管干部人事和组织工作的干部各X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