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举措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认清重大意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xx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五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建设幸福美丽xx的重要载体。xx作为欠发达地区,要从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做大发展量级、做强发展动力,更需要做亮形象魅力。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实力、文明程度、整体形象、和谐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在目前国内所有城市品牌中创建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荣誉的份量有多重,门槛就有多高。要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必须先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而要取得这个资格,必须是上届省级文明城市中创建成绩优异的城市。每一个获得提名的城市,必须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严格测评,才有资格争取全国文明城市这项荣誉,可以说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委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重大部署,不是为了争一块牌子、添一项荣誉,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创城工作,兴办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补齐一批历史遗留的短板,以此来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从而推动全市城乡文明程度、城市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让市民获得良好环境、感受美好生活、享受创建成果,让城市更具活力、人民更有尊严。因此,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关乎xx城市形象和全市人民福祉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是把握严峻形势。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看,去年,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全省有成都、绵阳、广安3个城市,新上榜的有遂宁、泸州。今年,全省有20个市、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而xx市还在争创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在千军万马中抢过“独木桥”,而且是“前有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越逼越近”。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加倍努力,只有成功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才能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三是勇于直面挑战。从创建标准看,要求更高。去年,中央文明委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新增了测评内容。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看,新的测评体系共有66处变化,其中增加48处,减少18处,比以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范围更广。二是新增了量化指标。新的测评体系对志愿服务、法治宣传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基层文化设施等内容,都新设了量化考核指标。三是新增了负面清单。从八大环境和建立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上,实施“罚分、停止资格、取消参评资格”三个档次的惩戒措施。测评体系的这些变化,对xx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二、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深化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对照测评标准细谋划。市文明委下发了今年的1号文件,针对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梳理细化了82个责任部门的今后三年的创建任务,明确了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完成时限。主城区的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和各责任单位进一步认真解读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实施方案》《十大行动方案》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按照测评项目、指标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查找差距,补齐短板,瞄准突出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二是对照薄弱环节再加力。薄弱点就是差距,容易忽视,也最容易被别人发现,而提前解决好了,薄弱点就会成为牢固点。因此,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对照文明城市测评细则,认真查找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当前,xx市集中开展好“三大行动”,开展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加大媒体曝光力度,解决好言语不文明、不讲礼仪、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习惯和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道德领域问题;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加大“五治”力度,特别是开展施工工地建筑扬尘治理,对施工单位没有整改到位的,进行处罚,对混凝土搅拌站没有遮盖措施的,停止作业,督促建筑工地围挡符合标准,文明公益广告设置数量达到要求;开展好“文明交通行动”,通过实施缓堵保畅工程,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纠正闯红灯、翻栏杆、乱穿马路、乱停乱放、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三是对照宣传氛围再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全市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群众知晓不够、媒体宣传不够,单位重视不够。所以,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利用一切宣传资源、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形成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和相关单位通过在公共场所、重要地段设立电子屏幕、大型公益广告等形式,整合楼宇电视、广场、商场、公交车、出租车等资源进行高密度、多频次宣传,使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xx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单位,开设了“文明xx”等专题专栏,宣传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做到天天要有报道、月月要有典型。在办好专题专栏的同时,报社、电视台和网络新媒体等单位,成立了专门队伍,对横穿马路、乱闯红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损坏公物以及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损害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的一切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进行公开曝光。为了达到教育惩戒的目的,在4月份对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进行暗访,并将暗访的影像资料转交行为人所在单位,进行教育惩戒,个人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