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
为指导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xx区”或“园区”)制造企业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实用可行的5G场景,不断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带动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发展背景
近年来,xxxx区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两主一特”产业发展迅速,孕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吸引了一批相关领域服务商和供应商集聚,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当前,以5G、AI为代表的新技术连锁突破,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并大规模应用,不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更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基础、组织模式和商业形态,进而导致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新分解与组合,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在此背景下,园区“两主一特”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5G、AI等新技术在园区制造企业中应用尚处于初期,场景涉及核心制造环节较少,且多以点状应用为主。具体来看,主要难点如下:
一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目前5G标准尚未制定完成,5G模组、AI芯片也未完全成熟,基于5G和AI的融合性工业产品和装备研发进度较慢。企业应用面临无标准、无网络、无装备的挑战,基础设施需单独建设,大量软硬件需自主研发。
二是应用方案尚未成熟。5G、AI等新技术方案复制推广较难,单个应用开发成本高。同时,现阶段能够系统整合5G、AI、区块链等新技术和传统工业系统建设的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较为稀缺,加大了新技术应用的难度。
三是应用人才存在缺口。目前制造业从业人员对5G、AI技术理解还不够充分,既懂制造又熟悉5G和AI,还能进行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
二、发展思路
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进5G、AI等新技术真正解决xxxx区“两主一特”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痛点问题,园区新技术应用将按照“分级分批”推进的思路,以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一批“5G+”标杆项目,切实发挥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效果,短期内推进园区制造企业进行新技术点状应用探索,中长期推动形成一批面向未来制造的新模式。
1-2年内,将5G等新技术作为基础工具,面向制造业高带宽、远程化和移动性需求,作用于单环节点状场景。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检测、低时延控制、精确定位、移动无人巡检、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辅助装配与设备维护、产品远程操控与无人驾驶等领域。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培育一批复合型新技术应用人才。
3年内,围绕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衍生出一系列制造新模式。5G等新技术体系以叠加的方式融合进传统制造体系中,逐步形成独立的数据处理闭环,支撑企业整体发展,催生柔性生产、创成式设计、共享制造、数据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三、重点应用场景
结合现有5G应用典型场景,综合xxxx区制造业应用基础现状与应用诉求,制造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向,聚焦10大应用场景,深化5G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
(一)5G+人工智能
1.基于5G的设备智能控制与参数优化
面向“两主一特”产业龙头企业,聚焦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核心诉求,基于5G的移动性、低时延特点,利用5G模组、5G+CPE等方式连接工业设备PLC单元、数控系统、上位机等,实时采集现场工业设备产生的大容量数据,数据汇聚后接入5G网络,将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加工数据、制品表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