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掉坑,影响材料的质量。
这些坑,细数起来,有8条。笔者今天就一一列举,并给出解决办法。
1、面面俱到
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很全面、很系统,实际上很散乱、无重点。真正有特色、有亮点的东西,被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东西淹没了。
写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报告、经验材料,最容易犯这种毛病。
解决方法是:从求全中跳出来,突出特色、抓住要害写。
在安排文章结构、罗列工作事项时,有几条写几条,干净、简洁,不要硬性追求“无三不成文”。
2、重复雷同
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单位特色,换到其他单位也能用。行文用笔,跟报刊杂志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有2条:一是新手模仿,摘抄借鉴。二是图省事,不愿意下功夫琢磨求新。
解决办法是:敢于否定自己,借助外力寻求突破。
一方面,多进行新的尝试,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行不行"、"为什么"、"怎么办"。
另一方面,多找些人研究、碰撞,好的思想火花,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得来的。
3、空话连篇
写的东西,既挑不出毛病,又毫无意义,说了等于没说,都是正确的废话。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