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价值
写材料做的是参谋工作,也即是发挥“外脑”的功能,即代“甲方”思考。对上,起到提供解决方案、对策建议甚至理论支撑的作用。对下,起到启发思考、指导工作、教育宣传的作用。凝结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的,是“笔杆子”们大量的智力劳动价值和知识资本。
智力价值,常常源于山穷水尽的思考,也就是能绞尽脑汁出主意、出招数。背后是对工作实践的熟悉和对矛盾问题剖析。庸常之人写不出材料,或者说写不出有价值的材料,根源就在于不熟悉工作、不愿意思考问题,导致无法提供真正的智力价值。如此制造出来的,就是一堆苍白无力的文字垃圾,除了污染纸张、浪费时间精力外毫无意义。
智力价值较突出的材料,一般是各类讲话、文案、言论文章、综述类、调研类等,包括一些方案或策划案,属于灵活性比较大的,能有一定的发挥创造空间。有的笔杆子比较喜欢写这类材料,就是因为写起来有思考的乐趣,有成就感。
“笔杆子”能写出具有较高智力价值的材料,根本在于自身有渊博的学识,这就需要多阅读前人写的材料,同时也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行业领域和全面工作,并能有效运用逻辑思维,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否则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二、信息价值
信息价值备受关注。有一类材料专门就叫做“信息”。众所周知,一个组织的内部出于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常常依赖于上下行文,有时候这类材料的缺位甚至会导致工作停滞。
信息本质是“负熵”,提供信息是“熵减”的过程,“熵”是对混乱程度的量度。写材料的信息价值体现在减少不确定性。
这类材料一般是报告、通知、公告、批复、说明等等。大多数用于向“甲方”提供确定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