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类材料虽不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之列,但却是各级党政机关指导和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该类材料的文稿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单位公文写作的实际水平。工作总结类材料“完成”不难,“出彩”不易,首先在篇章布局上就要面对“套路”的取舍及其带来的写作思维惯性问题。如果仅仅满足于直接照抄照搬“套路”,即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形成的工作总结类材料也还是很可能千篇一律、乏善可陈,未能充分发挥该类文稿的应有作用,甚至有浪费了鲜活精彩的第一手资料的遗憾。本文尝试结合两篇检察机关办案总结材料的谋篇布局过程,分享如何全面看待工作总结类材料写作“套路”,并通过抓住关键词,突破“套路”对写作思维的限制,打造出接地气、有个性的篇章结构,展示思想站位、体现工作成效,让工作总结更到位,让文稿读来更“解渴”。
一、工作总结类材料写作的“套路”之辩
现在提及“套路”,往往会令人联想到重复、刻板、不走心等消极印象。客观地讲,“套路”体现了对某项工作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有其自身独特价值。工作总结类材料的谋篇布局“套路”便属于对该类文稿写作规律的总结提炼,尽管容易被冠以“老生常谈”之名,也说明其本身即是一种被广泛了解和接受的写作范式,提供了完成工作总结类材料写作任务的一种常见解决方案。暂时抛开有亮点、有特色、有新意等更高层次的文稿要求不谈,运用“套路”捋思路、列提纲,的确有助于总体掌握某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先形成一篇中规中矩的“初稿”。因此,在构思工作总结类材料的篇章结构时,本文倾向于将“套路”作为思考工具,用于梳理工作脉络、吃透写作对象。特别是一些谋篇布局“套路”实际上蕴含了对某领域工作推进方法的普遍性认识,对没有具体参与该项工作但要起草工作总结类材料的办公室人员而言,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写作灵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
二、工作总结类材料篇章结构的常见“套路”
第一种“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