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公文写作时的成语困扰?
成语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短短四字内涵丰富而又简洁浓缩。
在公文写作中成语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节省大量文字,同时形成一定文势,性价比蛮高的。
1
我在公文写作实践中遇到的成语困扰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安全性
有一些成语特别是比较少见的成语,我们在写作时认为可以用,但实际上在主流公文(含事务性公文,下同)应用中很少见。
这时便会患得患失,生怕用错了。
同时,审阅文稿的领导或许也会把它毙掉,因为他也感觉不太安全,不小心弄出个公文事故出来就坏了。
公文的严肃性使得它的一些字词句主要是从上而下地创新的,例如在上面未用到“压茬推进”这个说辞时,基层往往不具备自创的条件。
02
连续性
成语如果并列或递进地连着使用,会形成较强的排比气势,但由于个人成语储备量以及记忆提取水平不足,往往写了一个成语,死活想不到能和它进行排比的另一个成语。
又或者隐约想起某个适用的成语,但只记得它的影子或者其中某个字,却无论如何找不出正主。
03
差异性
某个句式总是固定搭配某个成语,第一篇公文初看惊喜,第二、三篇公文再看一般,第七、八篇还看可能就生厌了。
如讲话材料的展望部分总是写“砥砺前行”也太不好,偶尔换成“勇毅前行”“奋勇前行”“砥砺奋进”,造成一定差异性,再轮着来用,可能更好点。
04
克制性
成语并不是公文行文的追求目标,公文写作中特别是关于措施落实方面,更欢迎两字式动词,或者两字式动词的组合排序,这体现了公文的务实性。
如“建立xx体制机制”,“支持xx做好某工作”。
或者组合使用:“建立健全xx体制机制”,“支持引导xx做好某工作”。
成语只是在开头结尾的展望、号召、赞颂中,又或者在正风肃纪的领域上用得比较多。
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并不能一味追求成语的使用,要克制和适度。
2
为了解决公文写作中的成语困扰,我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公文适用成语(含部分四字词语,下同)数据库,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事先说明:
1.分享的成语绝大部分源自国家公文或者国家领导人讲话,安全性较高。
2.这些成语目前大概有七百多个,主要按词类(动、形、副、状)结合褒贬性来进行划分,由于成语具有其复杂性,所以词类和褒贬性的划分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请辩证理性看待。
3.对于部分成语,我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加上了“可用领域”“是否实用性较强”“关联词”“反义词”等标签。
4.使用建议:
①先逐个成语细细看一遍,建立大体框架和印象,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记住越多越好,但不勉强。
②在公文写作中遇到需要用成语的时候,可以按各类标签在Excel表里寻找合适的成语,或者通过关键词快速搜索(适用只记得一两个字的情况)。
③在实践运用中慢慢掌握理解各个成语在公文中的位置、用法、作用和意义,以此加深印象,逐步融会贯通,化为深度记忆,直至达到不借外物——Excel表——的境界。
3
01
动词
①褒义
安家落户,安居乐业,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砥砺前行,勇毅前行,昂首阔步,阔步前行,跋山涉水,靶向治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折不挠,饱经风霜,饱经风雨,保家卫国,倍加珍惜,比邻而居,筚路蓝缕,标本兼治,彪炳史册,秉公办事,拨乱反正,不辞辛劳,不负韶华,不拘一格,不惧风险,不论出处,不慕虚荣,不畏艰险,不问出身,不懈奋斗,步调一致,才尽其用,查漏补缺,常怀远虑,常抓不懈,朝乾夕惕,成风化人,乘风破浪,冲锋陷阵,冲锋在前,创先争优,打退堂鼓,大水漫灌,大展宏图,代代相传,担当作为,登高望远,独树一帜,笃行不怠,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发愤图强,发扬光大,发展壮大,反腐惩恶,分类施策,奋发向上,奋勇搏击,奋勇前进,奋勇争先,风雨同舟,逢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