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和实用性,通常是因事而作,因时而作。公文写作就像制造产品,只有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满意,才具有其价值。
一、公文的主体和客体
公文写作需要把握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公文的主体是指发布和使用公文的组织和个人。公文的客体是指接受和执行公文的组织和个人。公文写作者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是将公文主体的意图与公文客体的意向联系起来的纽带,写作者本身并非真正的主体。主体与客体是一对镜像,公文写作者居于其中,必须具有双重视角,同时具备角色意识和对象意识;既要有领导者意识,也要有接受者意识。公文的作者不同,接受者不同,对公文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情况、不同场合,公文也必须因事因地因时而异。
二、公文写作要体现领导的意志
公文写作是代领导立言,以单位、部门名义上报或者下发,能够体现领导的观点、思路和意志。公文起草的过程,就是模仿领导风格,满足领导需求的过程。公文写作要体现领导的风格和特征,适应领导的口味、模仿领导的语气,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改造,务求达到“神似”。所以,平时要多听领导讲话,多阅读领导的文章,多找机会与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领导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讲话习惯、工作方式和个性特征。在接受写作任务时,写作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