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基础理论认为,公文由主题、结构、材料、语言四个要素构成。在这四个构成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要素:观点,即公文层级的观点。观点,是公文内容的核心主干,是最重要最凸显的部分。公文写作,讲究“内容为王”,实则是“观点为王”。平时常说搭结构、列提纲,列的就是观点。毛泽东曾说过“,用观点统率材料”。观点立,则公文立;观点活,则公文活。公文写作者一定要养成观点意识,准确把握观点的涵义功能,深入掌握观点的特征类型,认真钻研观点的提炼技巧,力求出新、出彩、出色。
一、公文观点的涵义
查现代汉语词典,观点是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以此推之,公文观点就是写作者或使用者对某一事物或某项工作的立场和态度。换言之,公文观点就是写作者思想、思维的产物,是见解、主张、认识的载体。
厘清公文观点的涵义,需要辨析观点与主题、标题、段旨句的区别。主题是文章的核心观点,贯穿和引领公文全篇。标题,是观点的呈现,文章的总标题往往就是公文的主题,而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各级标题就是大大小小的显性观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的观点不全以标题的方式呈现,有时隐藏在段落之中,用段落第一句话呈现,有时居于段落中间或结尾。段旨句,既可以是显性的段落标题,也可以是隐性的某个观点句。基于上述认识,公文观点的范畴要大于主题、标题、段旨句。若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公文观点=主题(核心观点)+其他观点;公文观点=标题(显性观点)+隐性观点;公文观点=段旨句+段旨句+段旨句……。
二、公文观点的功能
一是承载思想思路。从公文观点的涵义可知,公文观点是写作者思想、思维的产物和见解、主张、认识的载体。受众要领会一篇公文的精神精髓,关键是要理解和领会公文的观点,从中把握公文写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二是呈现重点内容。一篇公文,洋洋洒洒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如何快速抓住重点内容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找观点。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这里的“题”,就是指标题或观点,找出了观点、吃透了观点,就抓住了公文的重点内容,就能快速掌握公文的精髓要义。
三是便于领会传达。公文观点,无论是作为思想思维的载体,还是重点内容的呈现方式,最终的功能作用都是便于传达、易于领会,进而达到更好以文辅政、推动工作的目的。
三、公文观点的特征
一是准确性。准确性是公文观点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如果观点片面偏颇、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无法发挥公文辅政利政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把握观点的准确性,总体要求是符合逻辑、遵循规律。具体来说,一是要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政策方向和理论方向。二是要逻辑上无可挑剔,不仅每一个观点符合事理逻辑,而且大小观点的排列组合也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浑然一体。三是要遵循工作规律,每一个观点必须是对工作深层次的、触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要准确无误。四是要符合领导意图,兼顾受众认知需求。公文特别是讲话稿,第一读者是领导,第二读者是受众,公文观点必须充分体现领导意图,考虑受众认知需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鲜明性。鲜明性是公文观点的关键特征和重要属性,直接决定着观点质量的高低。观点作为一种立场或态度,如果不鲜明,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就无法体现写作者的思想,无法反映谋划推动工作的思路。观点的鲜明性,集中表现为态度明确、论断具体。举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四个观点: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确保高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