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进行交流,今天我授课的主题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XX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专门阐述,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又对“人才”的含义提出了新的定义,只要为我所用、人尽其才,都是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有几点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一、感知人才竞争,深化对国家人才大计、人才战略的认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深圳,他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他再次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阐释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出发点。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加深认识。
第一,全面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挥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10年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稳居同期全球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每年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上亿人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卓越贡献,已载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辉史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必然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继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第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把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置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应地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