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要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创新扶贫协作方式,增强扶贫“造血功能”,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对口帮扶提供有益经验。xx县作为xx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近年来xx市在对口帮扶精准脱贫方面的主要做法,特别是“两产两带、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对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具有启示意义。
一、xx县深度贫困的现状及典型特色
xx县位于xx省xx州北部,县域国土面积xxx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xxx个村(居)委会,总人口xx.x万人,其中以xx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xx.xx%,是“老、少、边、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xx省xx个深度贫困县之一。xx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本级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投入有限,当前全县脱贫还面临不小压力。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县域基础条件薄弱,各种突发性因素返贫也时有发生,部分脱贫人口自我“造血”功能仍很脆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此外,少数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不清楚,仍把脱贫希望寄托于政府给政策、给扶持、给资金。在这种情况下,xx县要在xxxx年实现全部摘帽、xxxx年全面建成小康,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奔小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一确保、两完善”的目标任务,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摘穷帽、拔穷根的关键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协作,发挥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以及东部发达省份和省内结对帮扶市、区(县)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对口帮扶为引导的市场化、专业化扶贫协作新模式。据统计,xxxx—xxxx年全县累计xx个贫困村退出,共减少贫困人口x.xx万人。贫困发生率由xx.x%下降到xx.x%,下降xx.x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xxxx元增加到xxxx元,平均每年提高xx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尚未退出的贫困村xxx个,其中深度贫困村xx个,未脱贫的贫困人口xxxxx户、xxxxx人。
二、依托产业对口帮扶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xx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特色优势不突出,仅仅依靠发展当地产业脱贫致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加之特色产业缺乏有效市场对接,且主要集中在油茶、猕猴桃、烟叶、柑橘、中药材、茶叶等传统农业方面,水果、油茶等中长期产业短期内难以见效,对贫困人口生产脱贫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重点从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着手,逐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方面,从供给侧入手提高优质农产品,同时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从需求侧入手拓展产品市场,要在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目前,全县已建成猕猴桃、油茶、柑橘、优质稻、茶叶、烤烟、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基本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此外,还将油茶产业作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壮大生猪(xx.x万头)、肉牛(x.x万头)、山羊(x.x万头)、家禽(xxx万羽)、稻田养鱼(x.x万亩)等特色养殖产业,已建成万亩园x个、千亩园xx个、百亩园xxx个。
由于地域、观念、人口素质的制约影响,贫困地区产业一直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xx的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扶贫开发等项目大多以农户为单元实施直接帮扶,而真正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融合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亟需通过引入外部市场资源,加大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探索新时代扶贫协作的特色。因此,必须把握不同时期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紧紧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四个工作重点,更加注重产业带动、更加注重劳务对接、更加注重人才支持。
xx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坚持用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