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育——深刻认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按照年度计划安排,今天我们组织上半年的廉洁教育,今年以来,各级大抓深推廉洁专题教育,打好“预防针”,勤念“紧箍咒”,提升“免疫力”,努力营造廉洁纯净的行业风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下面,我围绕“深刻认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这个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以交流。
一、把握新常态,切实认清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
回顾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以以深入推进整风整改为突破,杜绝基层微腐败,政治风向迎来了令人激奋的历史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态和行为悄然生变,党心民心极大提振,作风形象为之一新,呈现出传统回归、整装待发、聚力向好的新气象。
(一)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强化党内监督,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十九大以后,作风建设的步伐更加扎实稳健,朝着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化风成俗的方向阔步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心不减、力度不减的态势非常明显。
(二)执纪要求越来越严。按照习总书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要求,近期,上级连续下发了多起事故案件通报,释放了从严执纪问责的强烈信号。以上查处的违法违纪问题,充分体现出越往后执纪越严、问责处理越重,越往后监督越细、治病刨根越深,越往后制度越密、笼子扎得越牢,越往后标准越高、混天度日越难,越往后惩治越紧、规避空间越小,越往后覆盖越广、漏网之鱼越少。
(三)处理措施越来越硬。2015年以来,党中央先后修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一系列法规规定的出台,明确了全体党员遵守的纪律底线,立起了纪律规矩的权威性。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并对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从严追责问责,更加彰显了中央纪委和各级党委、纪委强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虽然全党全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要自觉站在维护核心、看齐追随的政治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的形势判断上来,坚决摒弃“过头论”“差不多”“歇一歇”“松口气”等错误认识,始终牢记“三个永远在路上”的告诫和嘱托;统一到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的决心意志上来,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在原则和态度上决不能有丝毫的摇摆、含糊和偏差;统一到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的指示要求上来,准确把握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正风肃纪的工作重点、发力方向,从严从细落实各项指示要求,持续维护和深化来之不易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果。
二、找准突破口,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年来各级纪委通报问题和巡视巡查情况,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实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一)认识不深的问题。在当前正本清源、整风整改的大背景下,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还是跟不上党中央正风肃纪的新形势新要求,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还不能同频共振,仍然存在上面三令五申、下面我行我素的问题;有的对上级下发的通报、通知不重视,传达不及时、学习不重视,不结合实际分析形势,不吸取经验教训,政治敏感性不够强;有的对不正之风看不惯、正起风来又不习惯,仍然迷恋“潜规则”、留恋“好日子”,惯性思维还未消除;有的对待敏感问题,总是拿以前就是这么办为借口,继续延用老办法、按照老套路行事,简化程序,打“擦边球”;有的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改进作风是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把自己当局外人,积极参与的行动不够自觉。
(二)用心不专的问题。有的对遵守党纪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单位建设缺乏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位不履职不尽责不用心,不思进取,守摊度日,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有的凭个人喜好和心情办事,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工作无动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有的本位主义严重,协调配合意识差,遇事推诿扯皮,缺乏“一盘棋”思想,对“单位发展我进步”的大局观念树得不牢;有的考虑个人问题比较多,对名利得失看得过重,总喜欢拿自己与朋友、同学比,与友邻单位的环境、条件比,而且是片面地比舒服、比享受、比待遇,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学习不刻苦,工作怕吃苦,“脑子空空、本子空空、书柜子空空”;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盯着位子干、数着日子干、凭着情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