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对改善乡村环境、优化乡村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转型等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布局好新时期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乡村振兴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一)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有力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2018年,国务院公布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深入挖掘乡村各种资源及价值,统筹规划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建设,注重各部门、各单位的关联性及协同性,整体统筹推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应以经济建设为核心,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文化、社会以及政治建设,保证乡村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施的,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改变传统乡村建设模式,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协同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有关全面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报告,对乡村振兴提出更多新要求,可以概括为: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将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人才、文化、产业、组织以及生态振兴,发挥乡村生态屏障、文化传承、产品供给等基本功能。其中,乡村产业发展要充分调动乡村地区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乡村产业的升级和高水平发展,以适应现阶段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依托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引进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旅游资源等途径,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方案针对性与统筹性不足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不足,乡村产业类型和结构单一。部分地方政府对所在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产品规划上与市场结合力度不足。各地区在组织和规划产业建设及产品设计时,缺少基础的市场调研,易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工作由镇政府主导,村级领导只负责最后落实,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规划流程。此外,部分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未能与当地各种资源深度结合。我国很多地区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拥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资源,虽然各地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意识到要保护、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但很多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流于表面,如对当地资源及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乡村建设方式单一等。
(二)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存在偏差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村子对相关政策及策略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导致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少创新精神,只是照搬照抄,对政策响应不积极。如对于环境整治工作,部分村民甚至工作人员对环境整治的认识停留于清理打扫的层面,比如原先未铺设水泥路时很多村民在路边种植花果蔬菜,但在环境整治理念提出后,大多数村落将道路两侧铺设水泥路,整体上整洁、方便,但农村绿化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说,部分乡村地区在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