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试区台企发展调研报告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XX省开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桂台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XX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密集区。
一、XX海试区台企的现状和成效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XX海试区”)于2006年4月15日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设立,是全国九个、XX省唯一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XX海试区范围包括XX市七个县(市、区),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功能区。目前,台商在XX海试区投资的企业有60家,总投资额约70亿元,主要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饮料食品、皮革制造、旅游等台资优势产业链。XX集团、XX昌集团、XX控股集团等一批台湾知名企业相继进驻XX海试区投资和合作。作为海试区核心区的XX省“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自建设以来,有樱花种植示范基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科技示范园、台湾果蔬农园、台湾有机园等多家台企落地。
XX海试区自设立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应邀或主动到海试区考察、寻求商机、洽谈合作的台湾企业、农业组织、财团、各地台商协会等共200多批(次),约4000多人(次)。2015年10月,XX海试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二、XX海试区台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XX海试区建立以来,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部分台资企业,并且台资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招商引资和台资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不多。近几年,XX海试区的台企与设立初期相比有了较大辐度的增加,但与其他海试区相比差距很大,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广东佛山、湛江)试验区1000多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上海郊区)试验区几百家,而XX市海试区才有60家。
(二)规模不大。到目前为止,在XX海试区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企只有7家,单个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也只有834万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百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较少。
(三)融资不畅。由于怕承担风险,银信部门在贷款问题上往往对台企非常谨慎,台企在内地贷款不但手续繁杂,而且周期很长,多数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面临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的窘境。
(四)用地不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由包袱变成了“香饽饽”,农民更加珍惜手中的土地的使用权,国家对土地的审批也更加谨慎,台企在进行规模扩张时面对高额的征地成本,只能“望地兴叹”。如“XX”的台湾果蔬农园,由于用地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导致项目进展非常缓慢。
(五)环境不优。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外资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措施,但是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政策够用不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职能部门的行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加上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小农意识作祟及政策上的漏洞,使得企业周边群众因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与企业发生纠纷,如XX种猪科研有限公司受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六)基础不强。XX海试区的台企面临着能源、交通等生产要素紧张的局面,基础设施弱的“瓶颈”制约着企业发展。部分工业园供电、供水设施不完善,电力供应紧张,同时,由于水运、空运不完善,陆运不发达的现状,导致了交通运费上涨。XX海试区的台企大部分没有产业链支持,需要自己找配套企业,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的发展。
(七)招商难。2023年作为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开局之年,由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任务艰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外需萎缩和内需低迷的双重压力下,不少台湾客商对新上项目持观望、谨慎态度,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