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大力推行鲜花祭扫、网上祭扫、书写寄语、植树踏青等文明祭扫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营造了绿色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但个别地方和群众依然存在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改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传统观念有待转变。每逢清明、寒食等节日,很多外出游子返乡祭祖,一些定居城市的村民回归家乡,缅怀先人,唤醒家族记忆,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以及认同感。但在祭扫过程中,一些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未树立正确行孝之道,以烧纸钱显示对逝者的“孝顺”,给家族“挣面子”;有些存在攀比心理,“丧事不问价”,祭扫活动大操大办。
二是防火环保意识不强。清明时节,部分群众除了焚香烧纸之外,还热衷于烧花圈、纸人、纸马、纸房子等大件物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祭扫消耗的纸张达千吨以上,造成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花花绿绿的纸钱看起来很亮眼,其实原材料十分劣质,绝大多数纸钱生产时都会使用大量的化学燃料,这些燃料在经过燃烧之后,会释放出各种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还危害人体健康。
三是销售市场乱象丛生。每到清明时节,市场上就会涌现
出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时髦”纸品,除了最常见的别墅、轿车、衬衣、金条、银条、元宝外,还有成套的日常用品:金表、金项链、手机、金边眼镜、信用卡等在内的成套装备。这些成本不足几元钱的祭祀用品,瞬间卖到上百元。尽管一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