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之间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入城市生活工作,随之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长期缺乏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关怀,在人格、心理、学习及生活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人格发展不够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育环境对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甚至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和孩子见不上几面说不上几次话,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位,使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敏感脆弱、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委托的监护人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生活习惯不一,与孩子的代沟较大,有的不会沟通,往往简单的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要求和教育孙辈们,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使得双方冲突不断,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是心理问题易发多发。由于家庭监管责任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细致,部分儿童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大多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有的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