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迅速回升,汛期降雨强度加大,加之暑假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了易发、高发期。当前,各地把防溺水作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溺水事故仍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让人既痛心又揪心,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防范机制不畅。一些地区认为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应由教育部门负责,宣传氛围不浓、群防群治合力不够、重点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河道内非法采砂、挖砂取石等问题时有发生,河道、水库等危险水域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溺水标语,重点水域巡查监管责任落实不严,对学生戏水、野泳等危险行为劝阻不及时。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不健全,政府、学校、家庭、村社配合不紧密、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追责问责难度较大。
二是学校安全教育缺失。一些农村中小学在防溺水教育方面只是简单地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完成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规定性动作,只重视前期宣传教育,后期跟踪督查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只能被动开展事后整改。大部分农村学校尚未建成学校游泳池、正规场馆等基础设施,专业教师短缺,游泳、自救、救人、应急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跟不上,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才有机会接触游泳课程,导致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对水性认识不够、游泳技能掌握不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将更多精力花费在学业上,平时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较少,自身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