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等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尤其是一些诈骗团伙将目标锁定在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利用部分老年人贪图便宜、文化程度低、警惕性不高的心理和特点,不断翻新花样实施诈骗,老年人受骗后承受着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对老年人幸福养老、家庭和谐造成严重影响,帮助老年人防诈亟需引起全社会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化解。
一、存在问题
一是数字鸿沟催生网络诈骗。老年人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智能化服务设备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小,一些老年人习惯于传统人工服务,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服务,学习和应用智能化服务设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当前智能化服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大多忽略了传统服务方式存在的必要性,二维码收付款、出门扫码、网上购物、手机缴费等已成常态,对年轻人而言十分快捷便利,但对老年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部分老年人在利用智能设备时不会操作,对诈骗电话短信、网络链接等缺少分辨防范意识,极易被“套路”和上当受骗。
二是关爱缺失增加受骗风险。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独守、空巢老人增多,“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常态,一些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和慰藉,常常通过智能手机“刷抖音”“看快手”等方式打发时间、抒解情绪,极易受到不法分子蛊惑,增加上当受骗风险。另一方面,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子女对老人注重物质上的保障但缺乏精神上的关怀,“圈养型养老”悄然兴起,老年人被子女“善意”限制,自我的空间与价值不能发挥,分析判断能力减弱,丧失社交圈子,精神世界空虚,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