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推进全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任务,按照县委安排,在深入住建、自然资源、税务、发改经信、商务投促、农业农村、工业、文广旅游等部门开展调研后,认真总结经验得失,思考谋划发展方向,形成了以下调研结果。
一、城市建设现状
(一)城市建设规划版图全面更新
在深入分析“08总规”利弊,认真审视××优劣势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08总规”修编,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讨论,建言献策,最终形成了《××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35)》。全县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展到12.78平方公里,明确“××新兴增长极,阳光康养度假地”作为战略定位,明确疏解内核、南进北延、东改西连作为城市发展方向。“17版总规”既符合新规定、新编制技术要求又顺应××城市经济发展需求,既是各部门(单位)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结果,更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切期盼。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投资20余亿元,推进××公园、××主题公园、××家苑棚户区、公路管理局棚户区改造、示范幼儿园搬迁新建、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和城市路网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同时,采取社会资本方融资方式,投资近9亿元,将××县××走廊××示范段工程、××县城市道路黑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和××中学运动场人防工程三个项目统一打包纳入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通过一大批建设项目,××交通体系、人居环境、教育医疗保障等一大批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发展“四梁八柱”正加速构建。
(三)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高
随着“××地区最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要求不断提升。通过统筹住建、市场监管、公安、德州街道等部门职能,形成“大城管”格局,拟定了《城市管理办法(试行)》,充实城管执法力量,多次开展城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选择××集市、国投烧烤城作为夜市临时经营场所,服务保障“地摊经济”。投入300余万元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完成监控视频管理平台,智能路灯控制设备,车辆定位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网络化、数据标准化、资源合理化、业务规范化等要求。
二、全县经济发展现状
(一)第一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整合中央、省、州、县级财政资金1205.8万元,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设沼气池沼气站,全县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59.8%,平坝河谷地区达80%以上。投资2292万元,实施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57万亩,新建及整治田间沟66.6公里,建设机耕道及生产路19.1公里,埋设管道44.5公里。二是稳定粮食生产,永葆粮食安全。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115547.46亩(任务11万亩),落实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面积107.46亩,实施杂交稻百亩片超高产栽培项目,并初步实现了小面积18吨/公顷的产量目标,完成杂交稻“超优千号(湘两优900)”百亩攻关片测产验收,全力推进水稻“三优一号”高产攻关。三是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推进千亩奶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河流域特色优质桃园区建设。成功创建枇杷农业产业园、桑椹农业产业园为州级产业园区,其中,桑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培育,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供港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小葱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区争创州级农业产业园。四是变革畜牧生产方式,提高畜牧生产组织化程度。相继成立各类养殖专业协会、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初步形成了涵盖信息、技术、收购、加工、销售等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联接市场、企业、养殖场(户)与畜产品消费者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广畜禽良种选育、动物病疫防控、畜牧业环境治理和畜禽健康养殖等科学技术,科技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4年的45%提高到××年的57%。五是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中央、省州县财政的大力扶持,组织各村(社区)试点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通过“五个一批”(创办实体经济壮大一批、利用闲置资源盘活一批、合股抱团发展一批、合作养殖带动一批、入股分红解决一批),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年度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达2008.46万元。
五年来××种植粮食面积达129.69万亩、总产49.12万吨;蔬菜复种面积51.07万亩,蔬菜总产量108.61万吨;水果累计面积22.54万亩,水果产量累计27.94万吨;完成肉类总产2.13万吨,禽蛋产量1526吨,奶产量145吨。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93个,创建省州级示范社17个,培育家庭农场160个,创建省州级示范场20个。
(二)第二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加快培育现代房地产业,持续贡献县域经济增长。××强力推动经营城市首位产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城镇化率逐步增长,社会资本不断聚集××,房地产业和建筑企业入驻数量近年来也急速增长。全县注册建筑企业数从××年的12家上升到××年的21家。其中二级资质建筑企业13家,三级8家。××年,建筑业产值1.4亿,建筑业税收0.3亿,到××年,建筑业产值达10.0781亿元,入库税收达6849万元,占税收总量9.98%。二是落实服务保障举措,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全县加快完善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双十条”优惠政策,实行“一企一策”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在项目环评、安评、审批、立项等提供保姆式服务。××年末,园区共有企业7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户),五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12.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8.9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01.9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8.9亿元。坚持调结构、补短板,稳步推进“四川××特色产业园区”扩区调位,拆除6300KVA铁合金矿热炉14台,9户企业成功转型,开辟了园区“双碳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工业园区××年获批设立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三)第三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抓招商,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围绕经济提档、产业升级,把项目引进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通过积极“走出去”热情推介和“请进来”紧追洽谈。十三五期间,州县平台签约××西片区、××等康养旅游开发项目,省级平台签约供港果蔬综合示范园、渣铁资源综合利用、美程凤凰城等项目30个,签约金额217亿元,全面推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强监测,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服务业发展小组联席会议和统计工作联席制度,分解落实17个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指标任务,解决服务业企业发展问题,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限额以上(含个体户)及规模以上企业从2015年的14户,增长到××年的32户,服务业增加值累计122.08亿元。三是抓新业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