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延长消费时间、拉动实体消费、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但还存在消费层次低、时间段短、食品安全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合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市场业态比较单一。目前,县域夜间消费多以餐饮娱乐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逛街、烧烤、K歌、看电影、洗浴等,内容较为单调,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类产品较为匮乏。部分县区承载夜间经济的网点比较分散,规模较小,一些夜消费项目和产品内容趋同,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二是政策引导存在缺位。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夜间生活缺少整体规划,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晰,在城市建设、文旅产业布局等方面未能统筹考虑夜间经济所涉及的交通设施、安全、卫生、健康保障等具体问题。部分县区针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缺乏,在融资、用电、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不多,官方宣传引导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三是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健全完善的公共交通、公共服务、文化场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当下,县内公交线路大多到晚上停运,夜间出行方式单一。多数商场、店铺、餐馆等在21:00左右停止营业,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影院等夜生活设施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一些夜间经济街区还存在公厕少、临时停车位少等问题。部分街道道路亮化、灯光标识指引